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锯齿状缝线皮下置入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收藏

锯齿状缝线皮下置入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Clinical use of face lifting by serrulated suture underlaying skin

作     者:马文熙 谭谦 邵立 徐宇红 MA Wen-xi;TAN Qian;SHAO Li;XU Yu-hong

作者机构: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大医院烧伤整形科江苏南京210009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南京西一医疗美容门诊部 南京嘉华医疗美容门诊部 

出 版 物:《中国美容医学》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

年 卷 期:2006年第15卷第7期

页      面:784-786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0[医学-外科学(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烧伤、野战外)] 10[医学] 

主  题:面部松弛 锯齿状缝线 美容 面部提升 

摘      要:目的:对临床应用特制锯齿状缝线置于皮下的微创面部皮肤松弛提升术出现的问题及并发症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方法:将两端具有细微的、向中央倾斜的聚丙烯锯齿状缝线,通过含有针蕊的穿刺导引针,置于皮下,治疗面部松弛者352例,观察临床效果,并对不成功病例进行分析,同时与国外资料进行对比,提出改进办法。结果:随访观察3个月至32个月,对352例求美者随访,根据术者和求美者的综合判断,其中显效132例,有效165例,效果较差39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84.37%,无效及疗效不佳者占15.63%,分析其原因为:1.锯齿状缝线齿的问题;2.手术技巧的问题;3.术前、术后与求美者沟通不够,导致疗效下降或无效。结论:锯齿状缝线皮下置入进行面部提升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但应对锯齿状缝线的倒刺进行有效的改善,手术方法进行改进,完善并加强与求美者沟通,以提高成功率。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