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广州511458 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710068
出 版 物:《岩石学报》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0年第36卷第10期
页 面:3243-325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3[理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070801[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0708[理学-地球物理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855216、41672218、41902237) 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经费(DZLXJK202001) 中国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059)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GML2019ZD0201) 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J1901)联合资助
主 题:晚白垩世 古地磁 青藏高原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构造缩短
摘 要: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古地磁研究对约束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所导致亚洲大陆内部构造缩短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晚白垩世红层开展了详细的古地磁学研究。本研究共获得了30个采点共约298块/个定向古地磁样品。通过系统热退磁分析,共获得25个采点的有效特征剩磁方向。这些特征剩磁结果同时通过了褶皱检验和倒转检验,表明岩石可能记录了原生剩磁方向。25个采点的特征剩磁方向平均值为Ds=355.7°、Is=28.5°、κs=41.6、α95=4.5°,相应的古地磁极位置为72.8°N、288.0°E、dp/dm=2.7°/4.9°。等温剩磁磁化率各向异性分析显示所获得的古地磁方向不存在明显的磁倾角浅化现象。本次研究结果限定了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晚白垩世的古纬度为15.2±3.7°N(参考点:31.9°N/93.8°E)。通过对比拉萨、羌塘地块古地磁数据和亚洲大陆古地磁参考极表明:(1)晚白垩世以来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拉萨地块南缘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构造缩短;(2)晚白垩世以来班公湖-怒江缝合带(94°E经度方向上)与亚洲大陆刚性块体之间发生了约1150±330km的南北向构造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