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肥厚型心肌病心房颤动患者合并心房血栓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收藏

肥厚型心肌病心房颤动患者合并心房血栓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trial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作     者:张炜 吕纳强 王旭 程楠 桑甜甜 孟园 党爱民 ZHANG Wei;LV Na-qiang;WANG Xu;CHENG Nan;SANG Tian-tian;MENG Yuan;DANG Ai-min

作者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特需医疗中心北京市100037 

出 版 物:《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Molecular Cardiology of China)

年 卷 期:2020年第20卷第5期

页      面:3542-3545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基  金: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2017-I2M-2-002) 

主  题:肥厚型心肌病 心房颤动 心房血栓 抗凝 

摘      要: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合并心房血栓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连续回顾性入选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入住我院的214例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合并心房血栓的患者,其中HCM房颤合并心房血栓者39例(HCM组),其他NVAF患者合并心房血栓175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线临床特征的比较,并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消退情况、抗凝药物应用、栓塞事件、出血事件、生存情况的差异。结果HCM组在年龄较轻,合并高血压比例较低,CHA2DS2-VASc评分及CHA2DS2-VASc评分≥2分的患者比例均较低的情况下(P0.05),既往有脑卒中及栓塞史的比例较高(P=0.041)。HCM组35例(89.7%)完成随访,对照组166例(94.9%)完成随访。中位随访时间38(22,60)个月。HCM组有效抗凝比例高于对照组(77.1%vs 55.4%)(P=0.022)。两组共137例(64.0%)患者完成了血栓复查。中位复查时间为4(3,7)个月。在复查的患者中HCM组11例(42.31%)在复查时血栓未消退,高于对照组24例(21.62%,P=0.044)。随访结束时HCM组与对照组脑卒中及系统性栓塞[3例(8.6%)vs 11例(6.6%)(P=0.715)]、死亡[8例(22.9%)vs21例(12.7%)(P=0.208)]、大出血(P=0.584)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结论HCM房颤患者易形成心房血栓及合并脑卒中及系统性栓塞,通过抗凝使血栓消退较一般NVAF人群更难。HCM组给予更积极的抗凝治疗后,降低了脑卒中及系统性栓塞风险。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