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分子模拟的新型油溶性降黏剂的制备及性能优化 收藏

基于分子模拟的新型油溶性降黏剂的制备及性能优化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a new viscosity-reducing agent for crude oil based on molecular simulation

作     者:李熠宇 吴琼 徐鹏 马爱青 侯影飞 LI Yiyu;WU Qiong;XU Peng;MA Aiqing;HOU Yingfei

作者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58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00 山东省稠油开采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东营257000 

出 版 物:《化工进展》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年 卷 期:2020年第39卷第12期

页      面:5234-524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工学] 0805[工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080502[工学-材料学]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18CX05001A)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SQ2019YFE0115600) 

主  题:油溶性降黏剂 四元聚合 降黏率 

摘      要:为了解决胜利油田稠油黏度高、开采困难等问题,通过分子模拟指导,以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十八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及苯乙烯进行四元共聚,获得了适合原油特性的降黏剂。以降黏率为考察指标,探讨了单体投料比例、最佳反应条件等对降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十八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及苯乙烯投料摩尔比为4∶13.5∶8∶3、引发剂加量为1%(质量分数)、链转移剂用量为0.5%(质量分数)、80℃反应8h时,合成的降黏剂效果最好,且在降黏剂用量为0.3%(质量分数)时,可将原油黏度从1100mPa·s(50℃)降至403mPa·s,降黏率达到63.3%,原油凝点可从38.5℃降低至33.2℃,通过红外及氢谱等进行了表征,与预想分子结构一致。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