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辅助生殖科200011
出 版 物:《医学研究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年 卷 期:2020年第49卷第11期
页 面:44-48,37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1[医学-妇产科学] 10[医学]
摘 要:目的研究体外受精(IVF)时卵丘卵母细胞复合物(cumulus-oocyte complex,COC)上的卵丘颗粒细胞密度对胚胎学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10个IVF周期,其中卵丘颗粒细胞部分切除周期(研究组)355个及未处理对照周期355个。研究通过比较两组中患者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卵子利用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等多种指标来探讨IVF治疗时卵丘颗粒细胞对胚胎学和移植结局的影响;随后又按照授精皿中的卵子数将患者分为低密度(1~5个)、中密度(6~10个)和高密度(11~15个)3组,通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进一步明确不同COC授精密度情况下颗粒细胞密度对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有效成囊率和卵子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当授精密度5个时,研究组的正常受精率、有效成囊率和卵子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授精时,通过切除COC上的卵丘颗粒细胞以降低其密度,能够改善患者IVF治疗时的胚胎学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