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IVF治疗中卵丘颗粒细胞密度对胚胎学结局的影响 收藏

IVF治疗中卵丘颗粒细胞密度对胚胎学结局的影响

Effect of Cumulus Granular Cell Density on Embryological Outcome during IVF Treatment

作     者:董竞 吴铃 赵激浪 欧阳杰 凡永 吕祁峰 李孟惠 李斌 Dong Jing;Wu Ling;Zhao Jilang

作者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辅助生殖科200011 

出 版 物:《医学研究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年 卷 期:2020年第49卷第11期

页      面:44-48,37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1[医学-妇产科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971448) 

主  题:卵丘卵母细胞复合物 体外受精 颗粒细胞 

摘      要:目的研究体外受精(IVF)时卵丘卵母细胞复合物(cumulus-oocyte complex,COC)上的卵丘颗粒细胞密度对胚胎学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10个IVF周期,其中卵丘颗粒细胞部分切除周期(研究组)355个及未处理对照周期355个。研究通过比较两组中患者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卵子利用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等多种指标来探讨IVF治疗时卵丘颗粒细胞对胚胎学和移植结局的影响;随后又按照授精皿中的卵子数将患者分为低密度(1~5个)、中密度(6~10个)和高密度(11~15个)3组,通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进一步明确不同COC授精密度情况下颗粒细胞密度对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有效成囊率和卵子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当授精密度5个时,研究组的正常受精率、有效成囊率和卵子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授精时,通过切除COC上的卵丘颗粒细胞以降低其密度,能够改善患者IVF治疗时的胚胎学结局。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