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国养老保险基金入市研究 收藏
中国养老保险基金入市研究

中国养老保险基金入市研究

作     者:王雪峰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廖才茂

授予年度:2004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20204[经济学-金融学(含∶保险学)] 

主      题:养老保险基金 入市 投资管理模式 监管模式 

摘      要: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国家的稳定器,它的完善程度如何,对一个国家社会经济 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自80年代以来,我国进行了以养老保险制度 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但问题多多。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养老保险基金 投资运营绩效低下,缺乏保值增值的手段。而且,自90年代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 以来,我国的老龄化呈加速发展的趋势,仅1991~2000年的10年间,老龄人口 的比重年均增加0. 139个百分点,而前26年(1965~1990) 年均才增加0. 077个百分 点,前者几乎为后者的两倍。同国外相比,我国的老龄化还有老龄人口基数大, 抚养比高等特点;而且近年来,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持续出现赤字。面对如此严峻 的形势,一方面,我们必须加快养老保险体制的改革;另一方面,必须积极探索 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方式和渠道,提高运营绩效。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思考, 试图采取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资本 市场(主要是证券市场)的可行性、必要性、障碍性以及养老保险基金入市途径、 投资经营模式和监管方式的研究,探讨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如何进入资本市场,如 何对其进行有效监管,以实现其保值增值和应对老龄化的挑战。 本文共分四部分,其中第三、四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研究 养老基金入市的理论基础、运作机理和国外运作经验。这部分首先通过对完全和 部分基金制养老保险体制的理论基础、经济运行和通货膨胀的周期性以及资本市 场的独特作用的分析,来阐述养老基金入市的理论依据,说明完全或部分基金制 的成功必须建立在入市经营的基础之上。然后,介绍养老基金入市的运作机理和 国外运作经验,为进一步分析我国养老基金入市打下基础;第二部分首先分析的 是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现状和原因,在此基础上论述我国养老保险基金 入市的必要性和现实性。通过对供需、制度等方面的分析,进一步探讨我国养老 基金入市的可行性和存在的制约条件,得出目前情况下我国初步具备养老基金入 市的判断。第三部分研究的是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如何进入资本市场、采取何种经 营模式。这部分首先通过对各种入市途径和经营模式的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养老 保险基金和资本市场的现实条件,得出目前应当采取间接入市的途径和适度集中 的经营管理模式,并对全国社保基金和个人帐户养老基金适度集中经营管理的具 体问题进行了论述。第四部分探讨的是应采取何种监管模式对入市养老基金进行 监管,以实现其保值增值。这部分首先比较了审慎性监管和严格限量监管模式的 优劣,接着论述了在目前条件下我国应采取以严格限量监管为主的适度监管模式。 然后分别从政府、中介组织、养老基金经营机构三方面论述了具体的监管思路和 措施。 笔者自认为整篇论文的新颖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提出个人帐户基金 采取受益人选择养老基金会,再由后者筛选基金管理人和保管人的经营管理模式; 2、提出适度监管概念,将审慎监管和严格限量监管有效结合起来,而不是相互对 立;3、提出在对养老基金运营监管过程中应强调以风险为基础的监管理念。 同时,论文在以下方面还有不足或缺陷:1、数据搜集渠道不畅,国外养老基 金运营数据较陈旧,有待进一步挖掘;2、尽管在行文之初以追求可操作性为目标, 但由于水平有限,不够理想。而且论证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