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政策、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十所高校... 收藏
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政策、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十所高校...

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政策、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十所高校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趋势及影响因素调查

作     者:李功华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导师姓名:李士雪

授予年度:2018年

学科分类:040106[教育学-高等教育学]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0401[教育学-教育学] 04[教育学] 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主      题:毕业生就业 医学专业大学生 就业质量和满意度 就业现状 影响因素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要靠发展。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就业是永恒的课题,更是世界性难题。他勉励当代大学生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要求有关部门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1]。李克强总理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稳增长很大程度上就是保就业、“我们发展经济,最基本的还是保障就业、“完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2]。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扩大等影响下愈显突出,尤其是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医学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国家正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升级等因素以及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为毕业生多渠道和多元化就业带来新的机遇。以往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学术界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成果显示针对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文献还比较少,特别是对于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深入探析和深层研究。本文从全国范围内选取了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山东大学、青岛大学等十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对其医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背景当前大学生就业是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该问题的认识绝不能脱离特定的历史背景与现实社会,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从政府宏观调控的计划经济转为以市场调控为主、政府宏观调控为辅的市场经济体制,从此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是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因此,无论是社会发展方向还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方向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只有不断改革才能不落后于发达国家。医学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发生着越来越大的变化。2000年以后,高校扩招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新的教育体制改革中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慢慢凸显出来。2012年国家卫生部、教育部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从优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结构、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推进临床实践教学能力建设、深化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临床医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建设等方面对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深化院校医学教育改革,重点是对全科医学教育、临床实习管理、学位论文、八年制医学教育等方面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医学专业作为特殊和特色专业,其专业特点较为明显,我国目前医学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按理不应该出现就业难、就业面窄的状况,然而情况并非如此。调查显示,有近50%的医学毕业生认为当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从而体现出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趋势不容乐观,因此,如何解决医学专业毕业生存在的就业困境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1.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国内十所具有代表性高校的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了解目前医学专业毕业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影响因素等,深入探析造成目前现状的原因,结合新形势下的就业政策、制度背景以及行业、区域经济发展前景,分析研判今后一段时间的就业趋势,找出造成就业难的各种原因,并进一步提出解决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具体举措,从而更好地提升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本研究范围虽限定在包含医学专业毕业生的高校,但对其他高校或其他专业毕业生同样具有参考性和指导性。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本研究对于指定专业的就业形势有了实证性研究和分析,有助于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多数情况下,就业观念更深地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表现和就业行为,从而极大地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从理论角度来看,正确认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深入了解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有助于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实践意义:本研究提出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对于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深入研究,基于对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