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肖金明
授予年度:2005年
学科分类:0301[法学-法学] 03[法学] 030103[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摘 要:中国行政从“管理走向“执法体现了法治精神,但整体而言,行政执法过程仍然存在诸多非法治现象。行政执法改革也绝非仅仅是管理方式、方法的变革,它处于涉及行政目标、行政体制、行政职能、行政作用方式、行政程序等项目的政府全方位改革的过程中。人们的普遍认识到法治行政对于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由于近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传统的缺失,市场经济与政府行为的矛盾在改革的深度中露出冰山一角,法治行政建设将更为复杂而艰巨。这当然给行政法治、行政执法领域的行政法学理论研究提供了空间。 哈耶克“自发秩序给予我们的启示是,诸如法治行政这类大词因其浓厚的唯理主义色彩而往往陷于宏大叙事,而实际上法治行政必须从点点滴滴的尝试与努力开始,需要特别关照其生长和发展的环境系统,需要特别考虑理性构建的理想模本与现实生活的实践形态之间弥合的可能性与技术要求,以及时间作为制度生成的意义。 从行政执法过程的环境系统出发,一个处于动态性发展与变迁的开放性环境系统必然深刻影响行政执法构建以及运行水平,行政执法的法治化也只有在这个体系诸多影响因素的环境优化与合力影响中逐渐生成,尽管我们反对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用环境系统论的方法研究行政执法过程必然是一个实证性的庞大的研究工作,非本人能力所能完成。作为行政执法过程环境论纲也就决定了论文的结构与内容: 前言部分,简要交代行政执法以及改革的现实背景、行政执法过程环境研究的目的与方法、环境类型,强调了行政执法过程环境研究的意义并界定了行政执法的概念。 论文第一章,阐明行政执法过程的法治主义立场与观点、环境论的研究方法。 论文第二章,对环境构成作一般性描述。从行政执法过程的众多而复杂的环境要素中进行分类选取几类环境作为研究行政执法过程的环境构成,以便于更加清晰地研究这些最重要的环境要素在优化行政执法观念、原则和制度中的影响与作用。 论文第三章,在环境要素分类描述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强调这些主要的环境要素如何促进行政执法观念的深化,如何优化影响行政执法的制度与作用方式,同时也是如何消减行政执法法治化的阻却因素的分析过程。 论文第四章,主要阐明行政执法过程的环境优化,有必要引入对现实行政执法环境的评价,而评价,自然离不开指标。本章选取并设定了影响行政执法过程的若干具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