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白振声
授予年度:2006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82803[工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082802[工学-农业水土工程] 06[历史学] 08[工学] 09[农学] 0601[历史学-考古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60107[历史学-文化遗产与博物馆] 060207[历史学-专门史] 0828[工学-农业工程]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120405[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 0602[历史学-中国史]
主 题:agricultural irrigation Kanerjing Tulufan and Hami Basin the arid area topographically
摘 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占全国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维吾尔族外,还有十多个民族聚居。维吾尔族人口有8,399,393人(2,000年),约占全自治区人口总数的45%。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区是南疆塔里木盆地周边的和田、喀什、库车、阿克苏以及吐鲁番、哈密等地,这些地区维吾尔族人口占维吾尔族人口总数的90%左右。 维吾尔族的传统经济是农业,由于塔里木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干旱少雨,发展水利灌溉就极其重要。自古以来,新疆的农业灌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开水渠或水槽引水,另一种是开凿坎儿井。与一般农业灌溉系统相比,坎儿井是一种比较独特的水利工程,是为适应干旱地区绿洲中的自然环境与地理条件而创造的农业灌溉系统。因此本文导言部分简单介绍论题的目的和意义。论文主要运用的是民族学文化理论。坎儿井文化是属于物质文化,但它的发明、构建的过程、作用方面的成果也属于精神文化。从坎儿井的今后发展方向、怎么保护等方面来看,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方面都应同时考虑。论文的研究方法是实地调查法,历史文献法与文化比较法。 第一章 介绍新疆的地理环境,维吾尔族农业经济的主要特征与维吾尔族的衣食住行用中的农耕文化的影响;坎儿井与维吾尔族农耕文化的关系。 第二章 坎儿井的起源有三种说法,其一是新疆坎儿井来源于中亚;其二是坎儿井来源于中国内地;其三是坎儿井来源于维吾尔先民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与地理条件的创造发明。最后是本人的观点。 第三章 坎儿井的结构与施工方法。先介绍坎儿井的类型与结构。坎儿井的类型有三种:山前潜水补给型,山前河流河谷潜水补给型,平原潜水补给型。坎儿井的结构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等四部分组成。坎儿井开挖时根据耕地或拟垦荒地位置,向上游寻找水源并估计潜流水位的埋深,确定坎儿井的位置。根据可能穿过的土层性质,考虑暗渠的适宜纵坡。一般从下游开始,先挖明渠的首段和坎儿井的龙口,然后向上游逐段布置竖井开挖,最后挖暗渠。掏挖空一口深十米的竖井,出土量就有上百甚至数百立方米。一条坎儿井,有数十、上百座竖井。加上绵延数千米的地下渠道,该是多大的土方工程!而在遥远的古代,这些土石都得靠人的两手,一锹一镐挖出,一筐一筐提起。惟一的机械,就是一具辘轳。这真是十分艰巨的工程。 第四章 坎儿井的特点、发展现状与问题。坎儿井在吐鲁番和哈密盆地至今仍发挥着效用,究其原因,是坎儿井具备三大优点:其一,不用进水工具,利用地形的自流灌溉。其二,施工工具简单。其三,坎儿井出水流量相当稳定。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