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霍治国
授予年度:2016年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4[农学-植物保护] 0901[农学-作物学]
主 题:长江中下游地区 单季稻 夏玉米 洪涝灾害 指标构建 风险分析
摘 要:本文基于1961-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内426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以湖北省单站洪涝等级标准为初始指标,对该指标临界值在-50~100mm范围内进行同步增减,结合该区7省(市)的洪涝历史灾情记载和农业洪涝受灾面积,采用逐步剔除的方法筛选指标,构建分省农业洪涝等级指标并验证指标的合理性,分析该区近50年农业洪涝灾害的时空变化。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单季稻种植区297站点和夏玉米种植区91站点1961-2015年逐日降水数据,耦合作物生育期和涝渍灾情数据,统计分生育时段、分等级洪涝灾害样本,采用偏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正态性检验、样本均值区间估计等方法,借助SPSS和ArcGIS软件,分别基于过程降雨量和有效降雨量的95%可信区间的下限值,构建了分省单季稻分生育时段洪涝灾害等级指标和夏玉米分生育时段涝渍灾害等级指标,并验证了指标的合理性,依据构建的指标对1961-2010年种植区内单季稻和夏玉米分生育时段涝渍灾害进行时空分析和风险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近50年,农业洪涝灾害发生总体呈增加的趋势,但不同区域和年代际的差异明显;农业洪涝多发区主要位于在江西中北部、江汉平原、浙江沿海,以及安徽、江西和浙江3省交界地带;呈现明显的江南多、江北少的分布特征;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农业洪涝发生次数相对平稳,90年代洪涝明显增多,21世纪初洪涝又相对减少。(2)近50年,单季稻洪涝灾害的多发区主要位于鄱阳湖、浙江沿海、及恩施张家界一带;灾害总体呈增加趋势,尤以移栽期至孕穗期的增加趋势明显。移栽-分蘖期单季稻洪涝灾害风险概率高值区主要位于鄱阳湖和黄山一带、恩施、黄冈等地区;拔节-孕穗期和抽穗-成熟期大部分地区的洪涝风险概率低于4%。移栽-分蘖期单季稻洪涝灾害风险指数普遍较高,基本在0.6以上;拔节期至成熟期,风险指数高值区主要位于浙江沿海地区,其余大部分地区处于低值区,风险指数基本低于0.3。(3)近50年,同一生育时段夏玉米涝渍灾害发生次数随灾害等级增大而减少。涝渍灾害的多发区主要位于沿江、沿淮和沿海地区,随着夏玉米生育进程的增加,灾害多发区总体随雨带逐步北移。夏玉米出苗期至抽雄期涝渍灾害的发生在总体上呈增加趋势,抽雄-成熟期则以减少的趋势为主。同一生育时段夏玉米各等级涝渍灾害风险概率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且随着灾害等级的增大,风险概率高值区逐渐缩小。随着生育进程的增加,涝渍灾害风险指数的高值区逐渐由西南向东北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