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王桂霞
授予年度:2018年
学科分类:120301[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 12[管理学] 1203[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 082803[工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08[工学] 0828[工学-农业工程]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摘 要: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和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必要条件。畜牧业规模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保障畜产品供给、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成就的背后是日益严峻的畜牧业污染问题。大量粪污未能实现及时有效处理,对大气、土壤和水源等造成严重破坏,也阻碍了畜牧业规模化进一步发展。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还可以实现种养间良性循环,推动畜禽产业转型升级。养殖户作为养殖业决策主体,是否进行粪污资源化利用是养殖业污染治理成败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政府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主要基于规模视角,对吉林省生猪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利用问题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六个章节:第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理论基础等,并系统阐述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以及本文的创新和不足。第二,主要利用翔实的宏观数据资料分析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吉林省生猪规模养殖发展趋势及规模结构的变动;二是分析了吉林省生猪养殖污染现状及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户对环境污染的差异。研究得知,从生猪规模结构的变动来看,生猪生产主要以中小规模养殖为主体,并呈现向大规模养殖发展转变的趋势。从吉林省生猪养殖污染现状来看,随着吉林省养殖业规模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若仍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将会带来更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户对环境的污染存在差异,中小规模养殖户对环境的污染最为严重。第三,主要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利用方式的差异,并找到生猪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研究得知,不同规模养殖户粪污处理方式存在差异。同时,由于粪污资源化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对粪污资源化利用造成约束。第四,主要基于养殖户规模视角和吉林省生猪养殖户的调研,采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不同规模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影响因素,并深入挖掘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利用影响因素存在差异的原因。研究得知,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其中,生猪散养户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显著影响因素为养猪收入比例和政府补贴;中小规模生猪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显著影响因素为养殖户风险偏好、养猪收入比例、耕地面积、环境认知、政府补贴及政府监督;大规模生猪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显著影响因素为养殖户户主文化程度、环境认知、健康认知、政府补贴及政府监督。且研究结果表明农牧结合程度、养猪收入、政府环境约束及环境补贴政策等因素的差异,是粪污资源化利用影响因素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第五,结合吉林省的调研情况,梳理中国中央和吉林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政策及分析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得知:一是中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政策还存在环境规制可操作性不强、环保部门监督、宣传不力的问题;二是当前补贴政策的扶持力度不足,且补贴政策受养殖规模限制,中小规模养殖场虽然是当前生猪养殖主体,但不在主要补贴范围之内;三是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低阻碍了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第四,有待根据区域特点、养殖规模,优化生产布局,因地制宜地推动种养结合微观模式的形成,健全粪污资源化利用机制。第六,综合上述研究结论,提出根据养殖规模,地域特点,制定不同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政策;通过继续完善环评制度,落实管理责任来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政策体系的建设;强化政策扶持,健全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机制;重视粪污资源化利用宣传和技术培训,增强养殖户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