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包建女
授予年度:2015年
学科分类:050302[文学-传播学] 040106[教育学-高等教育学] 0401[教育学-教育学] 04[教育学] 05[文学] 0503[文学-新闻传播学]
主 题:新闻类移动应用 科技接受模型 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动机 使用满足 新需求
摘 要: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在中国发展势头强劲,随之诞生的各类移动应用程序充斥各大移动市场,成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用户的不二之选,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其中的新闻类移动应用程序凭借海量的信息、便捷的操作和多样的功能成为移动市场上不容忽视的一个分支。 本文选取新闻类移动应用程序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新闻类移动应用的内容和使用功能,以移动应用的广泛使用群体----北京高校学生作为目标群体探究其对新闻类移动应用程序的选择及其使用动机、使用行为及需求,并探讨决定其使用满足感的因素。 新闻类移动应用程序作为新媒介,具备信息系统与大众媒介二者各自的特点。本研究以科技接受模型和使用与满足理论作为理论支撑,由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在媒介与受众研究应用广泛,而科技接受模型常用于新的信息系统的推广,因此,针对新闻类移动应用的特点,本研究结合两个理论提出一个适用于研究新闻类移动应用的新的理论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对新闻应用程序市场概况进行分析,并对影响用户使用新闻移动应用程序的因素展开定量及定性研究分析。 本研究以新提出的综合模型为基础,通过调研与访谈的形式对模型进行验证及补充。调研采取问卷发放的形式以获取一手数据,问卷设计围绕模型中涉及到的架构中包含的因素,最终收获212份有效问卷,共涵盖北京的17所高校。在参与问卷的学生中,作者随后按照比例抽取12名学生进行深入访谈,以补充问卷中未涉及到的问题并深入了解学生的使用需求,从而对模型进行补充。 研究发现,在北京高校学生群体中,对新闻类移动应用的选择与使用方面,门户类网站所对应的新闻移动应用仍然为市场主导,其次为新兴的以第三方技术作为支持的聚合类新闻应用,传统媒介所对应的新闻移动应用程序的使用者相对较少。在模型验证中,与戴维斯在1989年提出的科技接受模型一致,认知易用性与认知有用性始终作为重要因素影响学生群体的媒介使用意图从而影响媒介使用过程,用户的内外在使用动机与新的需求同时受到媒介内容与功能的影响,从而影响用户的媒介使用体验而获得相应的自我满足感并满足社交及心理需求。具体来说,外在动机注重用户通过使用媒介是否能达成目标的硬性需求,包括媒介本身的易用性,有用性,便捷性,以及用户自身的信息需求和考虑到的经济因素;而内在动机则侧重用户自身感受,包括获得的娱乐感受,人际交往,打发时间和自我满足。研究还发现,北京高校大学生对电子媒介的附加功能如新闻搜索引擎和个性化定制方面有进一步的需求,同时更加注重多角度及更加专业化的新闻报道。 本研究以新闻移动应用这类最新媒介形式切入,结合信息系统接受模型与媒介研究理论,弥补了以往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在探讨新媒介时仅对用户自身及媒介内容分析的局限,同时,科技接受模型为新时代以科技产品为载体的电子媒介体系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弥补了传统媒介对功能及接受度方面研究的欠缺。本研究吸取使用满足理论与科技接受模型各自研究的长处,提出了综合二者并适用于移动媒介研究的新的理论模型,对用户满意度、媒介内容和使用功能的接受层面展开全面分析,为日后更加系统化的综合类媒介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也为新闻类移动应用程序日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实用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