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杨静;孙学敏
授予年度:2013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0204[经济学-金融学(含∶保险学)] 120404[管理学-社会保障]
摘 要: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人口发展的趋势,这种人口年龄的结构变迁正在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新世纪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老龄战略已经被纳入到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之中,成为各国政府工作的主要议程之一。按照国际通行标准,60岁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数10%以上,或是65岁及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数7%以上的国家或地区,即属于老年型国家或地区,根据我国人口统计资料显示:全国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比例已达到8.16%,早已超过老龄化社会的国际标准。养老保险是对社会中所有老年人的生活起保护作用的“安全网,对农村老年人则更为重要。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己经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成为我国21世纪最突出的难题之一,给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带来了严峻挑战。在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我国无可避免地进入了人口老龄化行列,然而由于我国特殊的社会制度和基本国情,如何解决好“老有所养在我国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保险制度和政策的不断改革完善变得越来越为重要。 本文在借鉴众多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对比和研究国外养老保险相关制度和政策,并在综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情况下,对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应对人口急剧老龄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进行深入剖析,并对我国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出初步的建议和意见。无论现在还是未来,我国养老问题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随着我国农村老龄化形势的日趋严重,农村养老保障需求的日益提高,将农村养老保障置于农村改革的中心位置,全面审视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己成为一种迫切需要。只有在农村也建立了养老保障制度,才能真正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一套可靠的养老保障体系,通过养老保障利益再分配的机制,缓解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消极影响,保障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因此,研究农村养老的现状,探索农村养老的努力方向,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搞好农村养老,以应对老龄化的挑战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