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刘玉侠
授予年度:2013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302[法学-政治学] 03[法学] 120404[管理学-社会保障]
摘 要:2011年我国城镇化比率达到51.27%,十八大报告多次提及城镇化,预示着城镇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失地农民身份转型就是其中之一。城镇化建设,不仅包括有形实体的土木工程建设,还包括无形实体的“失地农民市民化的保障工程建设。以城镇化为视角,只有合理引导失地农民实现“身份转型,才能使得城镇化建设更符合“文明城市人文化、现代化的要求。 本文以城镇化视角,来研究“失地农民身份转型问题,主要包括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关于“失地农民身份转型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首先介绍了论文研究目的、内容、方法,其次分析了目前“失地农民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阐述了论文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结合实例,分析当前失地农民的内涵及特征,探讨造成“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源,并从理论层面与现实层面,分别阐述实现“失地农民身份转型的重要社会意义。 第三部分:分析“失地农民身份转型的阶段性特征,并通过选取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运用从“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分析思路,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从而分析出当前中国“失地农民身份转型的困境的具体表现。 第四部分:对“失地农民身份转型的困境原因进行分析,分别从利益层面、制度层面、社会认同层面、职业层面、以及消费层面多角度研究失地农民身份转型问题,有助于找到问题的实质,有效地解决问题。 第五部分:实现“失地农民身份成功转型的对策研究。失地农民身份的转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具有其复杂性、特殊性。需要纵观全局、充分协调好各环节的工作;只有实现好、保护好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才能真正实现城镇化建设,从而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