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影响分析 收藏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影响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影响分析

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to the Cost Efficiency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作     者:李粉姣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梁忠辉

授予年度:2016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20204[经济学-金融学(含∶保险学)] 

主      题:利率市场化 SFA 银行成本效率 面板数据回归模型 

摘      要:研究商业银行竞争力问题时,效率问题一直被认为是最核心的部分,而在效率问题中占据基础位置的便是成本效率,成本效率得到提高,也就意味着用同样的投入能够获得更多的产出或者说同样的产出所消耗的投入会较少。自1996年起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商业银行不得不开始面对全新的挑战,在这一过程中会伴随着其成本效率怎样的变化趋势,也就是这一改革措施对其成本效率的影响如何?文章以此为切入点,从而进一步为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提高成本效率提供参考建议。在此基础上,本文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研究:a.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如何?b.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大致情况如何?c.商业银行成本效率的影响因素中利率市场化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为了实现上述问题的一一解决,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利率市场化进程进行量化测度,依据利率分类构建利率市场化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为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采用指标评分法,分别设定1,2,3,4,5五个值来表示利率市场化程度的高低,对各级评分用简单平均赋权的形式进行整合,合成利率市场化指数,依此得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经历了持续增进阶段(1996-2006)和僵滞回潮与局部突破阶段(2007之后)。然后,对商业银行成本效率进行测度,本文选取样本银行包括5家国有银行,8家股份制银行以及3家城市商业银行。通过搜集各家银行2007-2015的年报信息,组建了包括总成本、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固定资产净值、可贷资金、职工报酬等原始数据源,进而依此计算固定资产、可贷资金及劳动力三要素的价格,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中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测度各银行9年间的成本效率,研究结果发现成本效率总体来说呈上升的态势且各银行之间的差异逐年收窄,其中成本效率按商业银行类别由高到低排序为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最后,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以成本效率为被解释变量,利率市场化为主要解释变量,同时将GDP增长率,市场集中度,体现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创新能力及资源配置能力的相应指标考虑在内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利率市场化与被解释变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微观影响因素中,不良贷款率和非利息收入占比与被解释变量负相关,而资产收益率和存贷比则与被解释变量显著正相关。文章在最后部分主要依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指出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竞争更加充分,有助于商业银行内部积极调控资产及业务布局,提高成本效率,但与此同时对利率风险的防范意识不能减弱,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强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利率风险管控机制的创建,注重防范意识的提高。就内部管理而言,商业银行在实施经营战略时要体现出差异化;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把存贷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注重对信贷资产质量的把控;兼顾创新和成本效率等方面来提升效率。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