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红花玉兰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收藏
红花玉兰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红花玉兰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作     者:芮飞燕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彭祚登;陈发菊

授予年度:2009年

学科分类:090706[农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0907[农学-林学] 09[农学] 

主      题:红花玉兰种子 生物学特性 贮藏 萌发 濒危机制 

摘      要:通过种子基本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种子贮藏与萌发过程中淀粉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酯酶、ATP酶、酸性磷酸酶等几种酶的同工酶酶谱和酶活性变化、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的分析测定,得出红花玉兰(Magnolia wufengensis *** et ***)种子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休眠与萌发特性以及这些特性与该物种濒危机制之间的相关性如下: 1.红花玉兰种子不耐贮藏、对干燥和低温敏感等特点符合顽拗性种子(recalcitrantseed)的几个最主要的生物学特性,因此可以初步认定红花玉兰种子属于顽拗性种子。 2.通过红花玉兰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贮藏过程中各种酶同工酶酶谱和酶活性分析,结果显示4℃100%湿度沙藏为红花玉兰种子贮藏的最佳条件。在这一条件下,种子内部的生理生化活动较少,代谢水平较低,消耗能量较少,膜质过氧化作用弱,质膜受破坏程度低,适合红花玉兰种子的贮藏。 3.新采集的红花玉兰种子经检测在形态和生理上均已成熟,但是由于外种皮中存在高浓度的萌发抑制物质,导致了新鲜红花玉兰种子不能自然萌发。不同条件萌发结果表明,4℃100%湿度沙藏6个月以及100mg/l的赤霉素浸种72小时并于25℃全光照萌发等条件均能提高红花玉兰新鲜种子的萌发率,但还不能直接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在生产中可以尝试两种方式的结合使用。 ***、ACP、ATPase等对水分和温度敏感的酶以及α-淀粉酶等对光照敏感的酶参与的生理生化反应可能是红花玉兰种子休眠与萌发机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5.红花玉兰新鲜种子由于外种皮中萌发抑制物的抑制作用导致了红花玉兰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低,自然更新困难;另外红花玉兰种子不耐贮藏、对缺水敏感度很高,在萌发过程中,保护酶活性低而有害物质积累多,是红花玉兰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容易劣变的根本原因,在自然界严酷的环境条件下,红花玉兰种子对缺水等逆境极度敏感的特性是导致该物种濒危的重要原因。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