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庹先国
授予年度:2014年
学科分类:08[工学] 080401[工学-精密仪器及机械] 0804[工学-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402[工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838[工学-公安技术]
摘 要:我国西南部地区山区丘陵面积广,地形地貌非常复杂,一旦面临暴雨袭击,极容易引发各种类型的地质灾害,由于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直接或者间接损失非常严重,除了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外,也严重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如何减少或避免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无疑十分重要。而我国西南部地区居民住处较为分散且多分布在偏远山区,当地质灾害发生后,常常由于交通不便、通信环境恶劣等因素延误抢救时机,从而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害,因此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研制出适合该地区特点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并按照研制的系统开展工作让系统实时监测地质变化。一旦系统发出预警信息,则启动相应的方案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准备。 本文以贵州省赫章县某边坡作为专业监测示范区,以贵州贵阳市开阳县作为群测群防监测示范区,结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实际需求,研制了一套地质灾害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分为两个子系统:专业监测和群测群防。专业监测以Web平台的实现过程为重点,提出了该子系统的整体结构,Web平台可以实时接收仪器采集的数据,并自动根据预警算法计算数据变化程度,如果超过阈值则会向不同人员发出不同等级的预警信息,同时平台具备后台管理模块,能够灵活的配置Web平台实现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群测群防监测系统以移动终端软件的实现过程为重点,设计了终端软件的结构,同时设计了良好的接收平台用于实时接收终端录入的数据,从而实现了终端与远程数据库的良好交互。整个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研究了地质灾害群专结合监测预警系统的关键性技术,其中包含终端软件结构设计、Web预警平台结构设计、终端与远程数据库交互技术实现、数据编解码技术实现以及预警算法设计等。在研究以上技术基础上,设计了群专结合监测预警系统的整体框架。 (2)完了专业监测预警平台的研制。首先分析了搭建平台的各种方案,详细比较了Windows桌面应用程序和Web服务这两种搭建平台方法的优劣,提出了以JavaWeb技术为基础的Web平台设计方案,配合JSP文件和Javabean组件设计了监测预警平台的前台展示框架,通过Jfreechar接口实现了监测数据的成图算法,通过Google MAP JS实现了监测点的定位和地图展示,也通过Jcommon插件完成了JSP文件对串口的读写,也设计了良好的PDU数据和北斗数据的编解码算法。同时专业监测预警平台增加了权限模块和自动预警模块,在提高平台安全性的基础上,实现了平台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3)完了群测群防通讯终端应用软件的研制。首先分析了Androd系统架构,设计了终端软件的基本结构。通过仔细研究HTTP协议特点以及Android终端的通信接口,以模拟表单提交方式合理设计了数据封装算法,能够一次性传输多种类型的地质数据(包含多媒体文件等),通过建立多个Activity实现了向导操作模式,也设计了定位模块用于实时获取终端地理位置。同时终端软件在界面布局方面做了美工处理,使得软件能够和群测群防人员进行友好、方便的交互,并提高地质数据的录入和传输效率。 (4)设计了良好的网络通信机制。首先分析对比了几种终端与远程服务器交互方案,通过Web服务器作为中介从而实现终端与远程数据库的交互,不仅能够提高数据的稳定性,也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该部分设计的通信机制在群测群防系统中应用较多,而专业监测系统中,直接用浏览器即可访问Web服务,因此无需再设计其它通信协议。 (5)将研制的监测预警系统成功运用到了示范区,开展了对示范区的监测预警工作,其中包含监测点的配置、平台与终端软件的安装、阈值设置等,同时将系统采集到的地质数据利用平台的相关功能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对示范区各个监测点的地质变化进行适当评估和预警。 本文创新点主要体现在: (1)以典型的灾害点作为研究背景,设计了比较合理的数据采集节点、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处理模块,组建了地质灾害群专结合监测预警系统,并通过Web服务器实时发布地质数据,以便相关人员(如监测部门人员和专家等)能够远程观看并处理地质数据,从而做出更为准确、合理的预警分析。 (2)提出了基于“专业监测和“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预警手段和设计思路,设计并实现了两种监测方式结合的监测预警系统,并将其运用在示范区从而验证平台的实用性。 (3)在专业监测预警平台设计良好的后台管理机制,能够动态的添加或者删除监测指标、工作区和监测点,使得实际监测范围与平台监测参数始终保持一致。也能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动态调整预警阈值和预警算法,使得平台根据监测数据判断的预警等级更加科学,预警信息更加合理,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监测预警功能。 (4)终端软件设计了良好的向导机制,能够使得地质灾害非专业人士能够方便、高效、快速的录入和上传地质数据,非常适合利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