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康洁
授予年度:2018年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摘 要:茜草科(Rubiaceae)巴戟天属(Morinda)植物在全世界大约有102种,研究较多的有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和海巴戟(Morinda citrifolia)等。目前为止,已从巴戟天属植物中分离和鉴定了醌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木脂素类等,其药理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细胞毒、抗菌、肝保护、骨保护、抗抑郁和免疫调节等。鸡眼藤(Morinda parvifolia)是巴戟天属传统药用植物,被《新华本草纲要》收载,有清热镇咳、散瘀止痛、和胃通便的功效。主治感冒、气管炎、消化不良、百日咳、湿疹等症。然而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相关研究并不多,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期望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本论文对鸡眼藤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通过中压反相色谱、HP-20大孔吸附树脂、葡聚糖凝胶色谱SephadexLH-20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手段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共鉴定了 71个化合物,包括21个新化合物,其中醌类化合物17个(1*-10*,22-28),黄酮类化合物12个(16*-18*,29-37),萜类化合物18个(11*-13*,38-52),苯甲酸及苷类化合物9个(19*-21*,59-61,66-68),绿原酸类化合物5个(53-57),其它类型的化合物10个(14*-15*,58,62-65,69-71),分别是:morindaparvins H-ZB(1*-21*)、甲基异茜草素-3-O-β-樱草糖苷(22)、lucidine-3-O-β-D-primerveroside(23)、虎刺醇-3-O-β-D-樱草糖苷(24)、茜素 1-甲酯 2-O-β-D-樱草糖苷(25)、rubinaphthinAmethylester(26)、2-羧基蒽醌(27)、3-羟基蒽醌-2-羧酸(28)、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基-(1→6)-β-D-葡萄糖基-7-O-β-D-葡萄糖苷(29)、异鼠李素-3-O-β-龙胆二糖苷(30)、异鼠李素3-C-[a-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31)、山萘酚-3-O-β-龙胆二糖苷(32)、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33)、葛根素(34)、3 -甲氧基葛根素(35)、大豆苷元4 ,7-二-O-β-D-葡萄糖苷(36)、大豆苷元7-O-葡萄糖苷(37)、10-0-苯甲酰基-6-O-α-L-阿拉伯糖基-(1→6)-β-D-葡萄糖基-京尼平苷(38)、去乙酰车叶草苷(39)、secologanoside(40)、6α-hydroxyadoxoside(41)、水晶兰苷(42)、京尼平酸(43)、ixoside(44)、去乙酰车叶草苷酸(45)、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46)、9-epi-6α-甲氧基-京尼平苷(47)、鸡屎藤苷(48)、鸡屎藤苷甲酯(49)、(6S,9R)-vomifoliol-9-O-β-xylopyranosyl-(1 →6 )-O-β-glucopyranoside(50)、二氢红花菜豆酸4 -O-β-D-葡萄糖苷(51)、二氢红花菜豆酸(52)、绿原酸(53)、绿原酸甲酯(54)、3-咖啡酰奎宁酸(55)、隐绿原酸甲酯(56)、4-O-p-香豆酰奎宁酸(57)、顺式-对-香豆酸4-O-β-D-葡萄糖苷(58)、香草酸4-O-β-D-(6 -芥子酰基)-葡萄糖苷(59)、3,5-二甲氧基4-O-β-D-葡萄糖苷(60)、3-甲氧基-苯甲酸4-O-β-D-葡萄糖苷(61)、3-甲氧基-4-羟基苯酚l-O-β-D-葡萄糖基(62)、3,4,5-三甲氧基-苯-1-O-β-D-葡萄糖苷(63)、ficuscarpanoside B(64)、2-醛基-5-羟甲基-1H-吡咯-1-戊酸(65)、3-O-甲基没食子酸(66)、3,4-二羟基苯甲酸(67)、4-羟基苯甲酸(68)、反式4-羟基肉桂酸(69)、顺式4-羟基肉桂酸(70)、5-羟甲基糠醛(71)。在这些化合物中,首次发现连有芥子酰基的萘氢醌苷类化合物(1*-3*),并通过液质联用的方法证明了该类化合物不是人工产物。另外,首次在巴戟天属中发现了具有二氧六环类型的化合物(14*-15*)。有50个化合物为巴戟天属中首次发现(1*-21*、24、28-38、40、44、51、52、55-60、62-66、69、70)。对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了活性筛选:新化合物3*、5*、6*、10*、11*、14*、15*、16*、17*和已知化合物 23、25、27、29、35、50、53、54、55、56、67、69、70、71在浓度为10 μM时对扑热息痛(APAP)引起的人肝癌HepG2细胞损伤均有显著保护作用;除化合物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