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武晓芬
授予年度:2017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20205[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020204[经济学-金融学(含∶保险学)]
摘 要:我国早在1995年就开始着力开展个人消费性汽车信用贷款业务,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十几年的沉淀,其性质也由起初的理论化的概念到当前为大众所熟知。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很明显,主要是体现在个人贷款的信用部分。我国在个人消费性信用贷款方面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起步相对较晚,汽车信用贷款者当前遇到诸多问题。一方面,银行在贷款的各个阶段在操作时存在的缺陷,主要是管理、执行以及监控信贷等模块。另一方面,当前申请汽车信用贷款时,一般都存在各类繁杂的手续,这给贷款者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当前,我国个人汽车消费性信贷业务的发展乃至汽车金融业务的开展受到限制和影响,原因主要是行业内的权威性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和标准还没有形成。当前,国内的汽车市场进行金融化及消费信贷业务的对接工作及业务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级的阶段和发展水平。由于目前的汽车市场在消费信贷方面的业务推广并不全面,因此目前的汽车信贷市场还没有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商业银行主导了我国的汽车信贷行业,其优势在于相关的政策支持以及其高速发展,最终造成汽车信贷方式的单一化。限制汽车信贷前行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当前不全面、不成熟的信用体系,问题主要体现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透明性、开放性以及收集、查询约束体系还不够成熟。针对上文出现的问题,在对理论进行研究、论述时,主要使用了构建模型的方式来开展,基本的思路就是分析理论以及数据,接着就是形成满足标准的个人汽车信贷评估体系。本文主要是对当前个人汽车消费信贷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介绍,进而开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工作,在遴选指标方面,本文使用P银行的相关数据来进行操作,最后完成个人汽车消费信贷指标体系的构建。通过相关的分析和研究,得出的结果相信对于P银行进一步拓展汽车消费信贷服务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且也能够促进相关金融机构在汽车市场中逐步完善相关的信贷消费业务,实现对于自身工作的有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