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武汉市乡村养老设施规划研究 收藏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武汉市乡村养老设施规划研究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武汉市乡村养老设施规划研究

作     者:胡定强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耿虹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08[工学]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083302[工学-城乡规划与设计] 

主      题:武汉乡村 老龄化社会 养老设施 配置标准 规划策略 

摘      要:武汉市自1993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全域人口老龄化的实际背景下,对乡村养老设施的深入研究和规划提升既是对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助推,更是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乡村老龄群体生活品质的人性化举措和公平性述求。本文试图通过对武汉市乡村养老设施的配置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对养老设施的服务对象予以具体的特征和需求分析,分别厘清其中的规划、建设、服务、管理问题,进而在满足乡村老年人养老需求和提升乡村养老设施的系统服务水平双重目标指引下,对武汉市乡村养老设施的具体配置提出标准完善和布局优化的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梳理了国家相关涉老设施政策和标准的发展演变历程及其对城乡养老设施类型的划定和功能、服务的界定,并对武汉市域乡村层面现存各类养老设施的配置格局、配置标准进行了全面分析。其次,对照武汉市民政局的数据信息,对研究范围内各类养老设施的空间分布、服务范围(人口规模)及其与村湾的空间关系等进行了实际调查研究,发现武汉市乡村养老设施配置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如设施功能和服务对象界定不清,不同街道同类设施服务范围差距较大,以及设施吸引力较差和运营效率低下等。第二部分着重从养老设施的使用者角度分析乡村养老设施的需求特征。根据武汉市各类统计数据分析,乡村老年人口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不均衡性。受乡村流动人口的影响,各街道的实际老龄化率与户籍老龄化率相差较大。此外,通过田野调研发现乡村老年人日常活动虽然多样,但是受经济水平的影响较大,各类老年人在为生活而忙碌和为欢愉而消时之间呈现出很大差异,对于乡村适老、慰老、养老设施的认知、需求和依赖方面也表现出明显差异。而从家庭结构和规模的变化角度看,由于家庭经济来源的多样化和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共同造成了乡村家庭规模减小、家庭养老压力解放,而对乡村公共性、合作性养老设施的需求逐渐增大。基于上述认知,并通过对老年人自身在心理、物质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养老诉求分析,为养老设施的配置和功能优化提供了比较全面的基础支撑。第三部分进一步针对乡村养老需求得不到满足和养老设施效率低下的问题,从供需匹配的视角对乡村养老设施规划策略进行研究。首先对乡村养老设施提出了设施类型多元化、设施规模和容量动态化、设施服务便捷化的总体目标;其次是在相应目标指引下,在设施类型、服务范围、规模容量和建设指标等方面结合蓝图标准和实施状况进行数据体系、空间结构、管理模式的优化和完善。并结合武汉市新型城镇化的规划目标与内容,提出了拓展传统的行政层级配套与管理体制下的单向度分级思路,从行政层级的纵向维度和基于街道、村湾差异化评价分级的横向维度,对乡村地区养老设施进行网络化分层分级的建设配套、延伸服务与协同管理的总体设想。论文最后以新洲区为例,探讨了满足老年人实际需求和适应村湾老龄化实际发展状况的标准完善、覆盖公平、服务人性、网级互联、管理高效的乡村养老设施配置策略。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