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创造性文本译后编辑的过程研究 ——《美国史诗》(第十章)翻译... 收藏
创造性文本译后编辑的过程研究 ——《美国史诗》(第十章)翻译...

创造性文本译后编辑的过程研究 ——《美国史诗》(第十章)翻译报告

作     者:司念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徐彬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101[文学-文艺学] 

主      题:译后编辑 创造性文本 过程研究 有声思维法 录屏技术 

摘      要: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为翻译领域带来了许多新的工作模式,徐彬副教授提出的MT+CAT+PE翻译模式就是其中一种。MT+CAT+PE翻译模式包括机器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和译后编辑。本次翻译项目采用MT+CAT+PE的翻译模式,将现代翻译技术应用于创造性文本,深度探索机器翻译与创造性文本结合的发展潜力。作者首先利用百度翻译将源文本《美国史诗》(第十章)进行预翻译,然后将机器翻译的译文导入翻译软件Memo Q,通过录屏技术真实记录译文的译后编辑过程,最后通过观看录制的视频对译员的思维活动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总结。在分析过程中,作者主要采用了有声思维法,这种方法可以引导受试者将自己大脑内进行的思维活动转述成语言。为了更真实地记录译后编辑的思维活动,此次研究的受试者和研究者皆为本报告作者。本报告总结了机器翻译的译文存在的典型错误以及译后编辑过程中可以采用的解决方法,还分析了机器翻译对文本风格的影响以及根据源文本风格调整目的文本风格的译后编辑过程。在本次研究中,作者采用录屏技术与有声思维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这种新颖的研究方法可以较为直观、形象地反映译员在译后编辑过程中的思维活动。作者认为,这种新式的研究方法可以为其他学者提供研究翻译过程的经验与借鉴,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翻译训练和机器翻译的发展。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