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杜耀梅
授予年度:2017年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摘 要:本文是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报告》的一篇翻译实践报告,该科学报告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出版,其中笔者负责翻译的是其中第一和第二两章。本翻译报告以耶夫·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论为基础,分析了笔者在对源文本进行英译汉翻译过程中的翻译行为选择——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选择。语言顺应论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认为语言使用过程是一个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而这种选择是从语境、语言结构等方面,根据不同的心理意识程度做出的动态顺应。顺应作为语言的一种特征,它使人们能够从多种可变的因素中灵活地选择语言表达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交际的要求。翻译作为语言使用的过程自然也遵循上述原则。即翻译也是一个连续选择的过程,是一个对源语以及译入语的语境和语言结构之间做出的动态顺应过程。这种选择和顺应的目的是为了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因此译入语文本是在体现原文旨意和风格的基础上,顺应译入语读者习惯和审美情趣的产物。顺应论为翻译学理论来源带来了新的活力,也为指导科普翻译实践、提高翻译质量、推进知识普及,注入了现实意义。本篇实践报告从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选择顺应及顺应的动态过程出发,结合翻译实践材料中的具体实例,探析实际翻译过程中如何注意动态顺应译入语的语境并应按照跨文化交际的具体语境灵活采用翻译策略,从而为译者在顺应论指导下的科普翻译做出更好的翻译行为选择提供参考,让科普翻译更好的服务于科学技术发展,推动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