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王乐耕
授予年度:2016年
学科分类:1305[艺术学-设计学(可授艺术学、工学学位)] 1304[艺术学-美术学] 13[艺术学]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它是人类历史发展中存在的无形的文化遗产,马陆篾竹编织工艺于2007年被确认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被认定为上海市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并在2009年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本文通过对马陆篾竹编织工艺及传承研究,拯救民族文化的同时,深度挖掘工艺的文化和艺术价值。马陆篾竹编织竹器起源在明朝末期清朝初期,距离现今已经有三百年多年的历史。现如今在嘉定区新城的核心区域,除了极少数的老年妇女闲暇时还在编织一些诸如竹篮,竹蓆的生活常用品外,年轻的工艺人已经后继无人,极待扶持发展。本文通过研究马陆篾竹编织工艺的历史脉络,究其渊源,产生及衰落的原因,了解现在发展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深入上海市嘉定新城马陆镇,采访工艺传承人及民间艺人,研习马陆篾竹编织的具体制作工艺流程,结合现代设计元素创作竹编家居生活用用品系列工艺品。本文主要采用实地调研的研究方法,深入马陆镇的大街小巷,访问马陆镇众芳村曾经从事篾竹编织的村民,对他们进行访问调查,更加深入地了解马陆篾竹编织工艺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发展现状,做好文字和图片记录,获取最原始的关于马陆地域特色竹编的第一手资料。在编织过程中,通过访谈的方式,重点采访马陆篾竹编织的传承人,薛其华师傅,记录工艺流程及工艺技法。走访马陆地区的竹编销售市场或农贸集市,调查市面上竹编的销售状况、销售品种等。总结分析研究背景和意义,发展现状,发现面临的问题,结合亲身心体验整个工艺流程,挖掘出马陆篾竹编织工艺特有的工艺特征,加之与其他地域或国家的竹编进行对比分析,最终总结提出解决方案,并以工艺设计作品为例,更加深入的分析解决和拯救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