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唐曼萍;郎定本
授予年度:2018年
学科分类:120301[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 12[管理学] 1203[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
摘 要: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印发的《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中明确表示,贫困村的退出需要统筹考虑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因素。但是随着扶贫工作的持续推进,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发展仍然缓慢,主要是一方面为了达到脱贫标准亦是为了完成各级政府下达的年度减贫计划,部分贫困村在采取“长短结合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式时只注重了短期效益达标而忽视了其发展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贫困村大多位于山区、二半山区或民族自治地区,其村集体经济发展受制于区位及自然禀赋等原因多数发展缓慢,经济效益较差。然而大量事实表明:农民增收、扶持农村贫困家庭及弱势群体离不开农村集体经济。本文以广安市前锋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农村集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精准扶贫的概念进行阐述,运用供给侧理论、资源与环境理论和合作经济理论,全方位把握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接着对前锋区贫困村集体经济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包括收入现状、资金来源等。然后分析贫困村集体经济收益模式,主要有资产利用型、资源开发型、集体经营型和入股分红型四种模式,剖析每种模式的内涵、特点,再研究前锋区贫困村的模式选择情况,分析具体原因。最后,根据调研结果实证分析影响前锋区贫困村集体经济收益的因素,结合前文分析的前锋区贫困村集体经济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促进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在对前锋区贫困村集体经济收益模式进行分析时,本文研究发现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模式以集体经营型和入股分红型为主,资产利用型和资源开发型相对较少,通过深入分析发现,这类贫困村大多数是距离县城较远或者海拔较高的地区,土壤资源相对贫瘠,开发难度较大,这就导致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模式较少地选择资产利用型和资源开发型。在对前锋区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影响因素分析时,发现技术、人才、区位、贫困发生率以及外出务工比例是影响前锋区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加强农业科技等技术的投入,增强自身的技术实力;提高村干部的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构建具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降低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