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广州市生态公益林经营机制研究 收藏
广州市生态公益林经营机制研究

广州市生态公益林经营机制研究

作     者:张璐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甄学宁

授予年度:2006年

学科分类:090704[农学-森林经理学] 0907[农学-林学] 09[农学] 

主      题:生态公益林 经营机制 广州市 

摘      要: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它不仅具有为社会提供木材及其副产品的经济价值,而且还有保持环境、净化空气、蓄水保土、休闲旅游等功能。生态公益林经营是林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需要。生态公益林经营机制的完善是生态公益林经营活动持续进行的重要保障。本论文在已有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生态公益林经营机制问题,运用系统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对广州市生态公益林经营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研究,提出了生态公益林经营机制系统思路。除前言和结论与讨论部分外,本文主要由理论基础、框架构建、实例分析和建设思路四个部分组成。\n 理论基础部分首先界定了生态公益林经营机制的相关概念。生态公益林的经营机制是依据一定的运行机理对生态公益林经营过程中的各子系统或子机制之间的耦合关系,调节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以实现对生态公益林经营的组织、协调、控制和完善,具体体现了生态公益林经营系统作为一个实体的运动规律。生态公益林经营机制研究理论依据包括系统学、现代管理学、森林经理学、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分类经营和森林资源的公共性及其外部性理论等。\n 建立有效的经营机制的目的在于推动经营行为顺利进行,实现经营目标。合理有序的经营体系必须具备运行所需要的决策机制、动力机制、监督机制、反馈机制和保障机制五个方面。五个机制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体系框架的构建明确了五个机制各自的目的、功能、内容和形式及它们之间的协同关系。\n 本文利用生态公益林经营机制体系框架对广州市的生态公益林的经营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n (1)生态公益林经营的决策环节过分强调政府权威,而忽视了其它主体的作用;\n (2)动力不足致使经营活动的参与者缺乏积极性;\n (3)监督的形式和内容单一,作用不显著;\n (4)经营过程中信息缺乏,流通不畅;\n (5)法制、资金和技术服务对经营活动的保障能力有限。\n 结合理论框架和实际情况分析,理出生态公益林经营机制的建设思路:\n (1)构建多方参与的决策机制,各个主体协同发挥决策作用;\n (2)建立奖惩结合的动力机制,激励与约束并存,适应不同参与者的不同需求;\n (3)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全面系统的对经营构成中的人、财、资源进行监督;\n (4)建立顺畅的反馈回路,营造一个综合性的信息网络,保证经营过程中信息畅通;\n (5)建立合理的保障机制,政府通过完善法制、资金和技术服务体系,保障生态公益林经营顺利、持续进行。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