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模因论在跨文化交际应用中的启示 收藏
模因论在跨文化交际应用中的启示

模因论在跨文化交际应用中的启示

作     者:杜琼玮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胡志红

授予年度:2006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303[法学-社会学] 050102[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3[法学] 030303[法学-人类学] 05[文学] 

主      题:模因论 跨文化交际 语用语言学 语言模因 文化特性 

摘      要: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的新理论。模因是“文化传播的基本单位(道金斯,1976),它像基因那样得到继承,像病毒那样传播。美国韦氏词典把它释义为“在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散播开来的思想、行为、格调或习惯。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使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自然语言中的模因是从三个方面体现的:教育和知识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和通过信息的交际和交流。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模因具有文化和语言的特性。\n 在我国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始自80年代初期,时间不算长,但是,发展的速度却相当快。本论文正是把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与模因论的研究结合在一起,试图研究这一新的理论能在跨文化交际应用中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并且主要定位在语言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分别论述了语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发音和词汇的角度。紧接着,本人分析了模因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启示:1)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2)提高跨文化交际技巧。3)加大跨文化交际的学习。4)对待模因,要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n 任何涉及到语言和文化的东西都是复杂而多变的,模因也不是例外。在本文的论述过程中很难给出相当完整以及精确的论证,但是有许多的实例和图表穿插在全文,它将会给我们一个透彻、准确的理解。\n 模因论对我国来说是一个非常新的理论。但是,在国外它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几十年。而且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其中包括心理学、病理学、生物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在我国,广东外国语学院的何自然教授是目前唯一一位从事模因学研究的语言学家,他把模因学的研究引入到社会语用学的领域。\n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对模因学研究一次尝试,同时也是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一次突破。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经验上讲,都有许多的不足之处。然而,这两个领域的共同研究无疑将有利于语言的研究和文化的发展。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