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单位:国立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罗烈师
授予年度:2013年
摘 要:本研究以族群关系、社群、地方社会等理论观点为基础,探讨后龙新莲寺之信仰扩张与地方社会变迁。 本研究运用田野调查及参与观察,搜集新莲寺及其周边信仰之历史沿革及祭祀活动等相关资料,参与各仪式祭典,依祭祀圈指标,及祭祀社群观念,划出新莲寺妈祖、北势妈祖、天神爷、保生大帝、关帝爷等信仰所形成的祭祀范围,从信仰的呈现了解当地社会之形成,以了解新莲寺在其地方社会的意涵及其扩张之表现。 文中先探讨后龙镇新莲寺自身的历史变革及当代的发展转变。其“山门内吃斋、山门外吃荤的信仰模式,使此寺能吸收佛教信徒之余,兼保有民间信仰的传统性,并发展出独有的昭君文化。新莲寺运用妈祖绕境的动能性,一方面使得新莲寺能维持原本与当地信仰天神良福、北势妈祖、慈灵宫保生大帝、外狮潭五圣宫关帝爷等祭典活动的连结,另一方面使新莲寺能往公庙化发展,整合地方社会。 同时,研究中发现,上述的这五神信仰,具有层叠、分化、整合、扩张等特性,其原由可追溯回闽、客汉人移垦的历史及宗族、族群的发展,在地理及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这个地方社会,闽、客所结合成的社群,彼此间的关系也在层叠、分化、整合、扩张。另一方面,参与祭典的群体,是影响信仰范围缩小或扩张之主因,使整个地方社会不断地重新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