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师的“问题提出”观念研究 收藏
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师的“问题提出”观念研究

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师的“问题提出”观念研究

作     者:刘洁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董连春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0401[教育学-教育学] 04[教育学] 

主      题:问题提出 数学 小学教师 问题情境 态度 

摘      要:PISA2021首次将创造性思维纳入测评领域,考查学生生成多样化的想法、生成创造性的想法、评估和改进想法的能力。关注学生生成想法的数量以及灵活性的同时,还要求学生提出恰当的、与任务相关的且具有独创性的想法。从PISA2021对创造性思维的阐述可以发现,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衡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指标。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由此可见,不论是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还是我国课程改革的需要,都对问题提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已有的相关研究来看,多数学者把学生作为研究的主体,关注学生问题提出能力及影响学生问题提出的因素等方面,鲜有学者关注教师问题提出的观念、态度等。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四川、新疆、西藏、云南、甘肃、青海6个少数民族聚集地的94名小学数学教师为研究对象,编制小学数学教师问题提出观念的开放式问卷,对小学教师的“问题提出观念进行考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适用于考察小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问题情境方面,认同结构化情境的教师占比最大。在给定的三种情境中,教师认为先提供范例,再要求学生提出问题更有利于考察学生问题提出能力。通过范例学生对“问题提出有了认识,可模仿,一方面学生循序渐进,便于知识间的迁移;另一方面,适用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提高学生参与度,符合不同层次学生需求。2.学生在问题提出中的收获方面,认同数学素养提升与深度参与学习过程的教师占比较大;学生在问题提出中的挑战方面,认为数学理解水平偏低的教师占比最大,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对问题提出的理解有困难。3.开展问题提出教学的挑战方面,认为教学能力不足的教师占比较大。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难以实现问题提出教学方式与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固化的教学经验和现行教学机制束缚教学设计,教学经验不足或受教学经验束缚而导致教师思维局限;兼顾众多学生提出的各种难度的问题是不现实的;无法保证每一位学生在问题提出活动中得到应有的发展。4.绝大多数教师支持实施问题提出教学,但仍有部分教师持否定态度;绝大多数教师仅意识到问题提出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帮助,极少部分教师提及问题提出教学对教师自身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根据本研究结论,主要提出以下建议:1.教师应关注不同情境对问题提出教学的影响,基于学生的学习创设不同情境;2.教师应注重加深对问题提出教学的认识;3.开展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师问题提出能力。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