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曾静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1303[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 13[艺术学] 060304[历史学-世界地区 国别史] 06[历史学] 0603[历史学-世界史]
摘 要:日本戏剧中的性别反串表演在传统戏剧能乐与歌舞伎中早已有之,通过对日本戏剧中性别反串现象进行历史性地梳理,凸显在传统的更迭之中所奠定的古典戏剧形式的表演方法、艺术技巧以及审美的积淀。平成时代以来,在能乐狂言、歌舞伎、新剧以及歌剧之中,性别反串表演在扮演模式、表演阶层、表演效果、表演题材等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的演化与延伸,呈现出纷繁多样的表演样态。在能中,女性演员首登舞台,“反串表演的扮演模式从“男扮女的单一模式向双向交错扮演转变,其次实现表演阶层的下移,并在东西融合创新的作品中摸索新的表演方式;在歌舞伎中,世家袭名公演成为了商业运作下宣传的“品牌和“卖点,又因女性长久以来在歌舞伎中的缺位与失语,使得“男扮女装的传统表演模式得到巩固的同时也制约着女性演员的发展。“女形传统表演不仅在电影中的进行借力与博弈还在与多领域的跨界与融合中发生了蔓延与异变;蜷川幸雄“全男班莎剧系列反串表演成为了他呈现经典,回溯古希腊传统的途径,以及获得艺术性与商业性兼具的利器,改编古典剧目的新剧创作中,性别反串也作为重新建构经典角色的“传统手法运用其间;宝冢歌剧团在“全女班的建构上成专业化、体系化、模式化以及商业化,其中反串男性的“男役作为歌剧表现和剧团卖座的核心,东海高中的“全男班歌剧团是由高校剧社为基点,进行的自发性、业余性的歌舞剧表演,以“少男演“少女探索业余歌剧性别反串表演的新模式。以上四大类戏剧形式呈现出了形态各异的审美特征:能乐与狂言中的性别反串表演是“以装扮为本,与观众达成对戏剧角色的性别认同,对“性别表象幽玄至上品的呈现,用于辅佐情感的抒发与故事情节的推进,而非性魅力的展示;华丽装扮之下的“女形灵魂在于“色气与“媚态的显现,以男性身体展现男性精神中的女性性魅力;新剧中的“男扮女装是以舞台真实为前提的表演,并通过“惊奇效果刺激观众的观感体验获得其持续的注目,在舞台上呈现出与观众期望中的女性形象相异的、出乎意料的角色,同时衍生出“滑稽的审美特点;而歌舞剧在性别反串表演之中通过塑造“王子式的角色,形成“性别童话的建构,达成去性欲化的纯粹之美。在对性别反串表演多维成因的透视中,性别政治的多元面向深刻影响着性别在社会“公共领域的活动权,以及能否拥有登上戏剧舞台的权利,传统戏剧的性别反串单一模式的产生便是因此;近现代商业经济影响下,性别反串表演通过满足大众对于性别的想象与情感欲求,成为了塑造戏剧“明星的利器,成为拉动商业戏剧经济的“卖点;在艺术文化领域,艺术家们试图从多维度、多形式中探索性别的超越,而性别反串表演也正是戏剧探索性别本质意义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