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集群与常规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对照研究 收藏
集群与常规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对照研究

集群与常规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对照研究

作     者:黄崇桂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赵晓明

授予年度:2022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3[医学-耳鼻咽喉科学] 10[医学] 

主      题:变应性鼻炎 集群免疫治疗 症状药物联合评分 疗效 IgE阻断因子(IgE-blocking factor,IgE-BF) 

摘      要:目的:1.观察尘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集群免疫治疗(cluster immunotherapy)与常规免疫治疗(conventional immunotherapy)在剂量累加阶段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依从性。2.对比分析集群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常规SCIT在治疗前、治疗7周、治疗15周时血清尘螨IgE(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 IgE,Dp IgE)、总IgE(total IgE,TIgE)、尘螨IgE阻断因子(Dp IgE-blocking factor,Dp IgE-BF)、尘螨特异性IgG4(Dp specific IgG4,Dp s IgG4)、尘螨1-特异性IgG4(Dp 1-s IgG4)、尘螨2-特异性IgG4(Dp 2-s IgG4)的变化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为免疫治疗疗效提供免疫学参考依据。方法:1.选取2021年4月至2021年10月于珠海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AR患者99例,分为集群免疫治疗组和常规免疫治疗组,其中集群组55例,常规组44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通过血清尘螨IgE抗体及皮肤点刺试验(SPT)筛查。2.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T0)、治疗7周(T1)、治疗15周(T2)时的症状药物联合评分(combined symptom and medication score,CSMS)、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评分表。*** Centaur?免疫分析系统及四层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免疫治疗前、治疗7周、治疗15周时血清Dp IgE、TIgE、Dp IgE-BF、Dp s IgG4、Dp 1-s IgG4、Dp 2-s IgG4的水平。4..记录两组患者剂量累加阶段发生不良反应的次数及疗程结束后的依从性。结果:1.两组在治疗15周时,CSMS、VAS及RQLQ评分均较基线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周时,集群组治疗有效率为81.81%(45/55),显著优于常规组的16.6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40.65,P0.05)。3.皮下免疫治疗期间,两组的Dp IgE-BF与Dp s IgG4呈逐渐增强的正相关,与CSMS呈负相关(治疗15周时,集群组pearson相关系数r=-0.348,常规组的r=-0.360,两组P0.05)。5.不良反应:剂量累加阶段,集群组共注射803针次,常规组共注射636针次。集群组和常规组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占注射例数的67.3%(37/55)、61.9%(26/42)和注射针数的6.7%(54/803)、7.2%(46/636),其中速发型分别占85.2%(46/54)、87.0%(40/46),两组局部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0.142,P0.05)。集群组和常规组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占注射例数的10.9%(6/55)、9.5%(4/42)和针次的1.25%(10/803)、1.1%(7/636),两组全身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0.064,P0.05)。6.依从性:剂量累加阶段,集群组脱落0例,依从率100%(55/55);常规组脱落2例,依从率95.45%(40/42),其中1例因频发不良反应、1例因症状改善不佳及距离因素而终止治疗;两组依从率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1.集群免疫治疗较常规免疫治疗改善变应性鼻炎症状、减少药物使用、提高免疫学指标水平的时间缩短,并且在性别、年龄方面疗效无明显差异,表明集群免疫治疗是一种起效快、适用人群广、安全性及依从性优良的免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