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云南省成年居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性特征及发病风险评估 收藏
云南省成年居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性特征及发病风险评估

云南省成年居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性特征及发病风险评估

作     者:庞林鸿 

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刘伟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主      题:心血管病 危险因素 聚集性 发病风险 慢性病 

摘      要:【目的】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全球致死致残的首位原因,约70%的CVD病例和死亡归因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聚集会成倍增加个体随后发生CVD事件和死亡的风险。目前尚无基于具有代表性的抽样调查揭示云南省CVD危险因素及其聚集性流行病学特征,未见进一步评估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s,ASCVD)发病风险分层的证据。本研究通过对云南省八个县/区成年居民开展抽样调查,旨在明晰云南省CVD危险因素暴露水平、聚集性特征,并评估人群ASCVD发病风险,为制定因地制宜的CVD公共卫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于2021年1月-12月在云南省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八个县/区的18岁及以上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CVD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超重或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饮酒、体力活动不足、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聚集定义为个体存在任意两项及以上危险因素。描述上述8个危险因素的患病率/检出率及聚集水平。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Goodman-Kruskal Gamma和Wilcoxon秩和检验。分别采用log-binomial模型、基于稳健估算量的Poisson回归模型探究8个CVD危险因素及聚集与自变量的患病率比(prevalence ratio,PR)、发生率比值(incidence rate ratios,IRR)及95%CI。最后,根据《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评估模型预测样本人群10年ASCVD风险并分层,并探讨CVD危险因素聚集与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结果】1.共纳入云南省18岁及以上居民7997人,平均年龄为44.3±17.8岁,男性3925人(49.1%)。代谢性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33.04%(95%CI:31.79%~34.32%)、7.05%(95%CI:6.48%~7.66%)、32.17%(95%CI:30.94%~33.44%)、36.98%(95%CI:35.66%~38.33%)。2.行为危险因素:吸烟、饮酒、体力活动不足、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的检出率分别为18.28%(95%CI:17.36%~19.24%)、16.36%(95%CI:15.48%~17.27%)、20.78%(95%CI:19.80%~21.81%)、49.01%(95%CI:47.48%~50.56%)。3.云南省成年居民中不存在CVD危险因素者仅占比10.7%;存在至少一个危险因素者7144人(检出率为89.3%,95%CI:87.3%~91.4%),≥2个者5000人(62.5%,95%CI:60.8%~64.3%),≥3个者2935人(36.7%,95%CI:35.4%~38.1%)、≥4个1380人(17.3%,95%CI:16.4%~18.2%)。具有3个、4个、≥5个危险因素者分别占比19.5%(95%CI:18.5%~20.4%)、11.0%(95%CI:10.3%~11.8%)、6.2%(95%CI:5.7%~6.8%)。***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居住地、性别、年龄、民族、就业状况、家庭经济收入与CVD危险因素聚集有关。居住在城市(IRR=1.085,95%CI:1.054~1.117)、高龄(35~44岁,IRR=1.151,95%CI:1.099~1.207;45~54岁,IRR=1.317,95%CI:1.258~1.379;55~64岁,IRR=1.345,95%CI:1.279~1.415;65岁及以上,IRR=1.531,95%CI:1.458~1.608)、少数民族(IRR=1.036,95%CI:1.008~1.065)、高收入人群(IRR=1.084,95%CI:1.042~1.126)的危险因素数量相对较高(均有P0.05)。相比于男性、在业者、家庭收入低者,女性、职业为学生、中等收入家庭者存在CVD危险因素数量相对较少(均有P0.05)。5.10年ASCVD风险判定为高危者1142例,高危率为14.3%(95%CI:13.5%~15.1%)。居住在农村、男性、汉族、已婚、无业者更易暴露于ASCVD高危(均有P0.05)。高危比例随着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水平的增加而降低(均有P0.001)。***回归模型调整混杂因素后,与无危险因素者相比,存在1个、2个、3个、4个、≥5个CVD危险因素者未来10年ASCVD发病的风险上升(均有P0.001);且CVD危险因素数量增加一个,发病风险将增加83.5%(IRR=1.835,95%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