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方芳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120202[管理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1202[管理学-工商管理]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20204[经济学-金融学(含∶保险学)]
摘 要:近年来,在A股上市公司并购浪潮下,由于定价过高或对未来业绩预测的过度自信,商誉减值计提比例显著增加。高企的商誉减值背后映射着并购绩效风险,不仅会对上市公司本身价值带来危机,也会影响股东利益。为了控制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风险,证监会将业绩承诺协议引入我国并购市场中。然而大量因未完成业绩承诺而宣告并购失败或大幅计提资产减值的案例,宣告着业绩承诺协议的应用尚不尽如人意,要想发挥其促进定价公允和保障并购绩效的作用,亟需对协议条款的具体设定做进一步研究。 业绩承诺协议一般由以下要素构成:业绩承诺期限、承诺指标、目标金额、业绩补偿方式等。在业绩承诺协议内容设定上,包括单一财务指标和加入考量企业成长性和业务特征的业务混合指标;在业绩补偿承诺设定上,从补偿方式来看,包括现金补偿或股权补偿,补偿频次有逐年补偿或者累计一次性补偿,补偿方向分为单向业绩承诺补偿和双向业绩承诺补偿。那么何种业绩承诺设计能最大程度的控制并购风险?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研究问题:业绩承诺完成程度与商誉减值的计提有何关系?不同业绩承诺指标的设定是否会影响业绩承诺完成程度?在不同业绩承诺指标设定下,业绩承诺完成程度与商誉减值的关系是否会有变化?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不同业绩指标设定的优缺点,并基于产权性质做进一步分析。 本文首先对业绩承诺协议以及商誉减值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阐述了理论基础,包括信号传递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激励理论等。进而从理论出发,对业绩承诺完成程度与商誉减值的关系、不同业绩承诺指标设定对业绩承诺完成情况的影响、不同业绩承诺指标设定下业绩承诺完成程度与商誉减值的关系变化展开三方面的影响路径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以2015-2021年A股上市公司签订过业绩承诺协议的非同一控制交易为数据基础,手工整理业绩指标和商誉减值情况,利用Logit和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最后进一步针对并购方不同产权性质进行异质性分析,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业绩承诺完成程度对商誉减值具有负向影响,业绩承诺完成程度越低,越容易计提商誉减值,且计提商誉减值程度越高。这符合期望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描述。此外,通过对业绩承诺期内和业绩承诺期后的分样本回归,发现在业绩承诺期后,业绩承诺完成程度对商誉减值的负向解释力度变低。2)采用单一财务指标或签订双向业绩补偿承诺,承诺业绩更容易完成。单一财务指标直观、可量化的特征为企业经营者设定明确清晰的目标,双向业绩补偿承诺的设定更为企业实现目标业绩发挥强有力的激励效果,与目标设定理论相符。3)采用单一财务指标会加强业绩承诺完成程度对商誉减值的负向影响,双向业绩补偿承诺对承诺完成程度与商誉减值的负向关系起到了削弱的作用。而采用单一财务指标的国有企业业绩承诺完成程度与商誉减值的负向关系并不明显,这说明国有企业在控制并购风险和业绩承诺协议设定合理性等能力要高于非国有企业。 最后,本文综合理论与实证分析为上市公司和资产评估机构提供了如何促进并购定价公允性、商誉管理和业绩承诺协议指标设定等方面的启示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