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 收藏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例

作     者:陈悦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海波

授予年度:2024年

学科分类:120202[管理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12[管理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1202[管理学-工商管理] 020205[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07[理学] 070104[理学-应用数学] 0701[理学-数学] 

主      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影响因素分析 超效率SBM-Malmquist指数模型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科技创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增强国家竞争力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环节,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意义重大,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工业是国家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不仅可以为国家创造财富,还可以提高国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可以使国家更好地参与国际贸易,工业企业通过不断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产业水平,才能更好维护国家整体稳定和安全,提高国际竞争力。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工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是推动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从地区的视角切入,以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相关理论基础和科技成果转化现状,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进行静态和动态效率测算;其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探究技术主体、组织机构和外部创新环境三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并依据组态分析结果总结不同影响因素组合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最后,基于上述实证分析结果,从创新资源投入、产学研合作、科技服务体系和区域协同发展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研究表明:(1)基于超效率SBM静态分析视角,我国整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偏低,且大多数省市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值都小于1,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效率值相差较大,四大地区发展不均衡;(2)基于Malmquist动态分析视角,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全要素生产率呈小幅度波动态势,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呈增长趋势,技术进步指数则呈下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3)在影响因素方面,依据组态分析结果,共有四种影响因素组合可以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产生积极影响,基于此总结为4条路径,分别是技术-组织联动型、技术-知识-环境共同驱动型、金融主导型和环境主导的技术辅助型,其中R&D人员投入、政府支持、高等教育投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支持是组态分析结果的核心条件,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