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老城区河道水环境提升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以秦淮河整治为例 收藏
老城区河道水环境提升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以秦淮河整治为例

老城区河道水环境提升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以秦淮河整治为例

作     者:陈俊劼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黄娟;郭杨

授予年度:2023年

学科分类:08[工学] 0815[工学-水利工程] 

主      题:老城区河道 水环境提升 4E绩效评价 topsis法 

摘      要:南京市拥有着丰富的河湖资源,但受近年来大规模城市化建设影响,水体原始形态被改变,行洪能力下降,生态系统退化,水质持续恶化。2015年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之后,城市水体治理工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随后省、市、区分别制定了辖区内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南京市也以消黑、消劣、全域IV类水为阶段性目标,分步骤、分节点开展城市水体治理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随着各项水体治理措施的推进,相较于治理措施的不断系统化和精准化,对于水环境提升项目的绩效评价研究还比较薄弱,相应的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还存在差距。 本文在广泛参考国内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水环境治理理论,采用SWOT法,结合秦淮河的治理历程,从宏观层面深入探讨了水环境提升项目绩效评价的重要性,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通过梳理既有水环境项目评价体系,按照绩效评价的4E原则进行整理,确定水环境提升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TOPSIS法,以实现项目目标价值为核心,通过设定理想解作为比较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计算贴合度对项目绩效进行评价,从而建立了老城区河道水环境提升项目评价模型。同时,以内秦淮河东中段、明御河、西玉带河(秦淮段)及外秦淮河七里街段4个水环境提升项目作为研究对象,带入评价模型进行案例分析,验证评价模型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并对这些项目的实际绩效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通过梳理4个项目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再从宏观层面审视当前老城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难点,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老城区水环境提升项目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能够更加精准地评估水环境提升项目的绩效。将此模型应用于考核,并结合合理的奖惩制度,可以为未来新项目的目标设定提供科学的指导,优化各分项工程的方案比选,有效提升城市水环境治理水平,从而增强水环境治理的长期效益。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