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目录 第1部分:概念、模型和服务的概... 收藏
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目录 第1部分:概念、模型和服务的概述

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目录 第1部分:概念、模型和服务的概述

Information technology—Open systems-interconnection—The directory Part1:Overview of concepts, models and services

标准编号:GB/T 16264.1-1996

提出单位:电子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

起草单位:电子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

发布单位:电子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

发布日期:1996年

实施日期:19961001

页      码:19P.;A4(仅供参考)页

主      题:规范 模型 目次 数据传输 信息 数据处理 开放系统互连 

中国标准分类号:L79

国际标准分类号:35_100

摘      要:目录提供OSI应用进程、OSI管理进程、其他OSI层实体,以及远程通信服务所要求的目录能力。这些能力一般具有“用户友好的命名,通过这种命名,人们可以方便地确定客体(并非所有的客体都需要有用户友好的命名)。同时,“名字-地址映射则允许在客体与其位置之间建立动态联系。例如,后者允许OSI网络进行“自配置,此时,增加、删除以及修改客体位置均不会影响OSI的网络操作。尽管目录可以建立在通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上,但目录本身并不表示一种通用的数据库系统。例如,对于一个典型的通信目录来说,一般假定“查询操作比“更新操作具有更高的频度。“更新速度则由人和组织而非网络来动态管理。同时,也无需同时发生全球更新的许诺:即可用的同一信息其新旧版本两者的过渡情况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目录系统具有这样一种特性:除区分访问权限或不传播的更新的结果以外,目录查询的结果与查询者的身份和所处的位置无关,该特性就使得目录系统不适合于某些远程通信的应用,例如,某些类型的路由选择。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