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市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及办... 收藏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市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及办...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市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及办学模式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文文号:昆政发100号

颁布部门:昆明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21231

实施日期:20121231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摘      要: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市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及办学模式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 (昆政发〔2012〕10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各直属机构: 《昆明市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及办学模式改革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昆明市人民政府 2012年12月31日 昆明市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 及办学模式改革实施意见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落实国家、云南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下发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的安排部署,加快推进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等民族地区(以下简称“三县)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昆明市与三县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针对三县少数民族人口多、人口素质不高、技能型人才紧缺与经济发展落后的实际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因地制宜,努力探索体现昆明市民族地区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为三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资源支撑。 二、改革目标 (一)总体目标 形成适应三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通过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和融资力度,搭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体模式和普教与职教学生双向流动的长效机制;通过改革办学模式,建立健全职教集团运行机制,使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努力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紧密对接,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岗位的技术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服务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效衔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对接,全面推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用三年的时间,使三县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突破性进展,为三县全面实现经济建设任务和社会发展和谐提供智力和技能型人才支撑。 (二)重点目标 --改革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以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为基础,落实政府责任,强化部门协调,加强行业指导,形成政府统筹、部门配合、行业企业与社会各方深度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适应三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 --创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以产业为引领、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形成多途径、多形式办学,实现产教结合、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校企一体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动态更新专业、课程和教材,专业建设管理规范化和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职业学校毕业生直升高一级学校的继续学习制度,逐步形成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 --加快三县职业学校和乡镇农民成人文化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严格按照评估指标体系规定的生均标准,把三县职业学校建成省部级重点以上中等职业学校,三县每县学生规模不低于2000人,把三县乡镇农民成人文化学校建成标准化的继续教育中心,形成完整的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教育体系。 --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拓展县级职业学校的功能,在办好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同时,实现在县域内的开放教育,积极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城镇下岗转岗再就业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三、主要任务 (一)制定发展规划和配套的县级实施方案。完善县级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确立以县为主,县级人民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和主导作用,或制定与之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实施方案,在办好中等职业学校的同时,将县域内的各级各类职业培训,特别是农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城镇下岗转岗再就业培训的计划纳入县级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中。 (二)改革办学体制。寻甸县、石林县要认真总结办学体制改革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在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明确政府和学校举办者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对办学过程中的学制、班额、收费、后勤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学校公益事业属性。禄劝县要通过改革投融资体制,以政府投入为主导,采取合作办学、校际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广泛吸纳企业、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采用银行贷款、BT、BOT等方式,打好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 ······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