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工作指导意见 收藏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工作指导意见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工作指导意见

发文文号:同政办发〔2016〕165号

颁布部门: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日期:20161207

实施日期:20161207

时 效 性: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摘      要: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工作指导意见 同政办发〔2016〕16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委、局、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山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纲要(2015-2020年)》,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推动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新机制,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 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民生产技能、助推农业农村发展为目标,坚持农民需求、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原则,围绕试点县主导产业发展,整县推进、全产业链培育。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农民队伍,使职业农民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者、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引领者、农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带动者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实践者。推动农民由兼业向职业转变;推动新增农业补贴、建设项目等优势资源向职业农民配置;推动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二)培育目标各县(区)结合主导产业,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数据库,开展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培训,分级、分产业精准认定职业农民,3年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带头人培育全覆盖。开展精准服务扶持,探索建立以职业农民为基础的农业投入新方式、扶持产业发展的新机制,为优化配置农业资源提供依据,为全面开展职业农民精准培育积累经验。 二、 培育试点今年,我市先选择主导产业突出的天镇、浑源、灵丘、广灵四县为省、市开展精准培育的试点。天镇县围绕蔬菜、养殖、杂粮等产业,浑源县围绕黄芪及黄芪羊等系列产业,灵丘县围绕有机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肉牛、杂粮及果林等地方特色产业,广灵县围绕杂粮和食用菌为主的蔬菜产业开展精准培育试点,以提升行业劳动者素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升产业品牌和影响力,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三、 实施内容(一)建立职业农民数据库1、各县(区)组织开展摸底调研,摸清属地从事该产业的农民基本情况,以户为单位采集个人身份、教育培训、生产经营规模、产业收入、家庭收入等信息。将摸底信息录入职业农民精准培育数据库,建档立卡,实行信息化管理。根据入库农民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并综合考虑其创业计划、扩大生产规模愿望和参加培育迫切程度等因素,分类型逐年精准甄选培育对象。特别是要把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回乡毕业生、青壮年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回乡创业大学生等纳入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重点对象。(二)开展全产业链培训2、开展从生产决策到产品营销全程生产经营培训。在传统生产环节培训基础上向产前、产后延伸,即从生产环节向产前的市场分析、生产决策和产后的农产品初加工、商品化处理、储藏、营销管理等全产业链延伸,特别是加大农产品电子商务,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精准农业培训,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种、养、加、销、信息服务、乡村休闲旅游全产业链上培养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同时,要强化法制素养、职业道德、诚信理念、生态保护等方面培训,提高新型职业农民整体素质,着力转变农民传统思想观念和发展理念,提升创业创新能力。(三)创新培训形式3、开展“菜单式培训。培训前征求农民培训意向,建立问题导向的培训需求台账,指导培训机构根据农民需求制定培育计划,通过广播、电视、政府网站等形式公布培训课程、培训教师、培训时间等相关信息,农民自主选择或由县农委从培育对象数据库中选派农民参训。4、推广“分段式培训。顺应生产规律和农民学习特点,根据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农时季节和不同需要分段安排课程,把集中培训分解为应季、应时培训。5、探索“帮带式培训。建立农技人员与新型职业农民“结对帮带、职业农民与普通农户“结对帮带制度。实行市级专家包县、县级专家包乡、乡级技术员包村户制度,与认定职业农民签订帮扶指导协议,形成“一对一或“一对多帮扶指导与跟踪服务关系。建立认定职业农民与周围从事同产业的普通农户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带制度,职业农民随时随地在田间地头指导普通农户生产实践。(四)实行分级分产业认定6、以《山西省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指导意见》为主要依据,以生产经营类职业农民为认定重点,探索实行初级、中级、高级“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等级制度。以县为主,组织市、县、乡有关专家、技术员按照教育培训学时、生产经营规模、生产经营效益、收入水平、示范带动能力等指标分产业制定初、中、高三个档次认定标准,并组织开展认定工作。引导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五)探索职业农民学历教育7、组织农业类中等职业学校招收职业农民,通过“送教到县、“送教到乡等灵活教学方式,开展职业农民中专学历职业教育。8、依托农业类高职院所通过单独招生和成人高考单独划线、单独录取新型职业农民接受高等农业职业和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