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2010年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 收藏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2010年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选办...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2010年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选办法》的通知

颁布部门:陕西省教育厅

发布日期:20100510

实施日期:20100510

时 效 性:有效

效力级别:0

摘      要: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2010年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选办法》的通知 各市教育局,杨凌示范区社会事业局,石油普教移交中心,有关高等学校,厅属各单位: 教科研工作和教学实践方面的探索,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地位。自2006年开始,省教育厅组织的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选表彰活动在全省产生了广泛影响,激发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对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陕西省2010年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选办法》印发给你们,请广泛动员、精心组织,严格按照评选办法,认真做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申报、评选及推荐工作。二○一○年五月十日陕西省2010年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选办法 一、参评范围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下述单位、社会组织及其个人,可以依照《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审办法》(陕教基〔2006〕4号文件)的规定,参加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的评选: (一)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下同); (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基础教育研究机构、电教机构、教育技术装备机构; (三)高等学校、教师进修院校中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单位和个人; (四)教育学术团体(教育学会、学前教育研究会等各有关学会); (五)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社会组织和单位。 二、评选项目 本次评选活动包括以下4个类别 25个项目: (一)文本类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科研论文; 3.教育研究专著; 4.学科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 5.教学经验总结; 6.教育叙事; 7.调查报告; 8.课改特色活动; 9.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含课题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研究论文、研究专著等)。 (二)网络、多媒体和教育电视节目类成果 10.多媒体教学课件; 11.网络课件、网络课程; 12.专题学习网站、网络教学管理平台(软件); 13.课堂实录(DVD或VCD); 14.电视教学节目; 15.教育电视栏目; 16.教育电视专题片。 (三)自制教具类成果 17.自制教具(分为教师作品和学生作品); 18.幼儿园自制玩教具; 19.自制教具能手; 20.自制玩教具优秀指导教师; 21.优秀组织奖(以市区为单位评选)。 (四)校本课程开发类成果; 22.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文本类); 23.多媒体教学课件; 24.网络课件、网络课程教材; 25.教学示范课实录(DVD或VCD)。 三、评选条件 各类参评成果必须是2007年以来,陕西省范围内关于基础教育教学方面的成果,已在教育部及其有关司局和中央教科所、中央电教馆、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组织的有关评奖中获奖的,不再参加省上的教学成果评选;如参加过评选,但在原有基础上又取得新突破、新进展的,也可申报。各市申报省级成果的作品,必须是市级优秀教学成果评选的一、二等奖获奖作品,并应分别符合以下条件: (一)文本类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成果(评选项目第1-9项)参评条件。 文本类教学研究成果(评选项目第1-8项)参评条件: 1.符合教改方向。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新课程的实施,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服务。 2.选题切合实际。选题应围绕我省或当地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难点和热点问题,聚焦学校课堂教学,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实践价值,突出应用研究。 3.研究方法科学。研究所采用的方法科学、合理,引用的资料真实可信,对问题的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 4.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在研究的基础上揭示了新规律、新原则、新特点,提出了新理论和新技术;在研究过程中对发现的事实提出了新的观点、新的解释;通过研究,对原有的理论提供了新的论证、补充或修正。 5.研究成果具有实用性。成果已经过教育教学实践检验,被推广应用并取得成效,或已经过试验被确认有实用价值可以推广。 6.研究成果必须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论证严密,条理清晰,数据准确。 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选项目第9项)参评条件: 1.从自然、社会和生活实际中选择课题,符合新课程理念,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 2.基本符合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研究方法科学合理。 3.成果符合参与者的年龄层次、知识及能力水平,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树立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4.成果具有创新性或应用价值。 5.成果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论证严密,条理清晰,数据准确。 (二)网络、多媒体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