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发文文号:东政发6号
颁布部门:东营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80402
实施日期:20080402
时 效 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工作文件
摘 要: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营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二OO八年四月二日 东政发〔2008〕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东营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遵照执行。 东营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7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各项主要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为2008年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58.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1%,超预期4.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6%、15.7%和20.1%。地方财政收入60.12亿元,增长25%,超预期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利税815.4亿元、利润560.4亿元,分别增长6.5%和3.5%。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06.5亿元,增长19%,超预期4个百分点,其中汽车类、家电和音像器材类消费成为消费增长的新亮点。 (二)经济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一是工业经济继续较快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247.3亿元,增长16.9%,超预期0.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8.7%,比年初提高3.1个百分点。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降低13.6%,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10.3%。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全市粮食总产71.8万吨,减少6.4%,低于面积减少幅度4个百分点。棉花播种面积170.2万亩,比上年增加15万亩,成为全市第一大农作物;总产11.6万吨,减少6.3%。畜牧、水产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肉类总产量23万吨,水产品总产量48.2万吨,分别增长7.2%和7%。三是服务业稳定增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28.55亿元,增长20.1%,超预期5.1个百分点,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9.8%,比年初提高4.2个百分点。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文化旅游等行业增势较好。 (三)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8.6亿元,增长24.9%,超预期6.9个百分点。2007年确定实施的11个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东营港建设完成年度计划,飞机场改造完成投资2000万元,大唐东营电厂完成投资2.6亿元,广利河治理工程完成投资2.1亿元,中心商务区的主体工程黄河国际论坛中心和文化艺术中心及基础配套设施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进展顺利,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临港产业区完成注册、办理开工手续的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8.5亿元。 (四)外贸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26.5亿美元,增长41.1%,超预期28.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亿美元,增长25%,超预期8个百分点。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7亿美元,增长20%,超预期7个百分点。产业招商、专业招商、企业招商成效明显。东营港对外招商进展顺利。风电等新能源招商项目落地开工。垃圾和污水处理项目招商取得突破。黄河国际论坛中心和文化艺术中心均按市场化运作建设。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招商取得突破性进展,游船码头项目已与投资方达成初步协议,区内观鸟栈道、百鸟园等项目建成投用。泰国正大集团拟投资建设占地2.9万亩的渔业养殖示范项目顺利推进。 (五)民生问题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制定并实施了就业困难对象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税收减免、小额贷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3.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8%。进一步加大了解决民生问题的力度,实施了一系列改善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政策措施。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26元,增长11.3%,超预期1.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5869元,增长13.8%,超预期3.8个百分点。 二、2008年经济走势分析及主要发展预期目标 2008年,国际经济前景总体上继续向好,国际原油价格仍居高位,对全市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较为有利。国家今年经济工作的基本立足点,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好字优先,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这将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较为健康有利的宏观环境。黄河三角洲开发继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之后,又被省委、省政府作为全省经济发展布局中“一体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