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项目年度编号:1600100165
完成单位:江苏省建设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会 北京工业大学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抗震办公室
省 市:江苏
公布年份:2015年
成果类别:应用技术
关 键 词:抗震防灾综合防御系统 抗震设计
摘 要:任务来源:《江苏省沿江沿海地区抗震防灾综合防御体系的研究与示范》。项目的科研课题包括: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重点项目“江苏省长江三角洲地区抗震防灾综合防御体系(项目号40066001201202)、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建筑工程抵御大地震灾害关键技术研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的研究(项目号2009BAJ28B04-02A)、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课题“汶川地震重建区域抗震防灾规划对策(项目号2010-ZD-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题项目“区域防灾基础设施能力保障对策研究(项目号Q506600120110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2011年科研项目:公共建筑抗震防灾新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土木工程抗震防灾技术领域。主要科技内容:课题组构建了区域抗震防灾综合防御体系的评价和规划理论体系,系统解决了基于多道防线的城市抗震防灾评价和规划方法,形成了成套评价和规划技术以及系列化的技术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课题组在研究分析国内外地震经验和江苏省沿江沿海地区抗震防灾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基于中国工程抗震设防水平中等和群体震害较重的基本现实,首次提出了基于风险评估的城镇体系、应急资源、救灾网络等要素的空间布局评价关键技术;基于城镇空间的抗震防灾保障特征和工程抗震的基础性作用,首次提出了基于多道防线的城镇抗震防灾空间设防思想,系统解决了基于多道防线优化理论的城镇抗震防灾空间构建理论和方法、供水系统抗震性能化功能设计方法和应急通道宽度规划控制分析方法。课题组进行了沿江沿海抗震防灾综合防御体系编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城市避难场所设计以及城乡建筑工程抗震安全性能提升等综合性的技术示范应用研究,研究成果支撑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修编稿)、《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等4本国家标准和1本江苏省地方标准的制订,所编制的设计图集和技术要点为全面提升江苏省沿江沿海地区的抗震防灾综合防御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撑,具有全国性的示范意义。课题组开发了《防灾减灾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和《江苏省抗震防灾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可为落实切实加强该省防震减灾工作,规范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实时掌握全省城市避难场所、阶段目标和工作进展,科学决策提供基础性数据,为应对地震突发事件,科学合理地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为居民提供应急避险空间,快速有序地疏散安置居民,就推进该省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等提供决策支持。技术经济指标及推广应用情况:结合该项目研究工作,出版著作8本,主持和参与编制国家标准4本国家标准、江苏省地方标准1本、完成标准设计图集2本和江苏省抗震防灾技术要点指南2本,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30余篇,区域抗震防灾规划综合防御体系示范工程1项、编制18个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及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设计、重要建筑抗震新技术与农村民居抗震设计推广示范应用工程10项。项目成果为区域抗震防灾综合防御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方法和技术基础,使中国的区域抗震防灾综合防御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编制规范规程,提升了中国城乡区域综合抗震防灾能力水平;诸多成果已经在山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江苏省南京、镇江、扬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泰州、盐城、昆山、溧阳、如皋、如东、海安等规划建设部门等单位应用。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减灾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