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项目年度编号:gkls130467
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公布年份:2011年
成果类别:应用技术
摘 要:项目依托歧口凹陷最新5280km2超大面积三维地震对歧口凹陷构造开展了系统分析,重点解剖了歧口凹陷新生代盆地初断期的凹陷结构特征,在对第三系断裂活动研究基础上,对湖盆演化进行了解析。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与认识: 1、在开展5280km2三维细分层系精细构造解释基础上,开展了凹陷结构特征研究,明确歧口凹陷新生代湖盆由歧口主凹及北塘、板桥、歧北、歧南等次凹组成,古近纪为典型箕状断陷湖盆,而古近纪早期(沙三3期)几个次凹间连通较好,分割凹陷的正向构造单元范围小,隆起幅度低,到沙一末、东营期逐渐受潜山构造的不断隆升而以水下低隆起相隔,控制了物源输送。 2、歧口凹陷发育走滑及伸展两类断裂系,走滑断裂系包括NE走向的聊—兰断裂和NW向德张家口—蓬莱断裂系,控制盆地形成与演化,伸展断裂受控于走滑断裂系,海陆断裂走向不一致,陆地以NE向为主,海域以EW向为主,基底走滑断裂在新生代时期多期活动,控制了新生代盆地形成及演化。 3、歧口凹陷伸展断裂受控于走滑断裂系,具多期断裂活动叠加、断裂复杂的特点,除盆地边界断层外,歧口凹陷内部主要断裂均在沙三期活动弱或不活动、沙一、东营期是主要活动期,断裂活动具有由盆地边缘向凹陷中心时序发育的特点,即凹陷边缘断裂沙三期开始活动,而盆地中心断裂沙一、东营期甚至到明化期才开始活动。 4、歧口凹陷断裂活动旋回性明显,其活动期可分四幕:沙三中期、沙一中、东营末及明化末,与区内规模较大的不整合形成关系密切。 5、歧口凹陷在基底走滑及拉张应力条件下发育多种成因类型的构造,差异沉降、断块掀斜、重力滑脱、走滑扭动构造是区内最主要的构造成因,歧口凹陷主要构造具有多成因类型的特点;歧口凹陷斜坡区坡折带构造广泛发育,成因多样,且多期、多类型混合、叠加分布,以断裂坡折带和挠曲坡折带类型为主。 6、歧口凹陷盆地具有显著的幕式演化的特征,可划分为同裂陷(断陷)和裂后(坳陷)两个发展阶段。同裂陷阶段,进一步可细化为可分为裂陷I幕(Es3-Es2沉积时期)和裂陷II幕(Es1-Ed沉积时期)。裂后演化阶段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稳定热沉降幕(馆陶-明化早期)和加速沉降幕(明化中后期)。 7、开展歧口凹陷古近系构造演化控砂、控藏机制研究,明确歧口凹陷由基底走滑断裂、新生代盆地边界断裂及相关共轭断裂产生的调节带控制了盆缘物源的输入;歧口凹陷同沉积期持续隆升的正向构造(含水下低隆起)及同沉积断裂、基底走滑断裂系控制形成的坡折带、基底走滑断裂系与伸展断裂系共同作用形成的多种类型构造转换带、调节带等控制了盆内物源的输送;歧口凹陷盆地的差异演化过程导致不同时期古地貌、断裂活动差异对沉积在纵向上的变化起差异控制;综合应用地震资料在歧口凹陷识别出控制古近纪沉积的7个盆缘主物源输入通道和9个盆内物源主输送通道,同时由印支期挤压作用形成的东西向深部构造及基底断裂活动对储层改造及新生代油气成藏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