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6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4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2 篇 文学
    • 31 篇 新闻传播学
    • 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0 篇 管理学
    • 7 篇 公共管理
    • 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工商管理
    • 1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6 篇 艺术学
    • 5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5 篇 工学
    • 5 篇 城乡规划学
    • 2 篇 建筑学
  • 3 篇 教育学
    • 3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2 篇 法学
    • 2 篇 政治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主题

  • 3 篇 城市
  • 3 篇 都市空间
  • 3 篇 媒介使用
  • 2 篇 微博
  • 2 篇 城市化
  • 2 篇 城市传播
  • 2 篇 人际传播
  • 2 篇 社区认同
  • 2 篇 电影
  • 1 篇 手机
  • 1 篇 传播影响力
  • 1 篇 出租车
  • 1 篇 大众媒介
  • 1 篇 结晶形象
  • 1 篇 物理学
  • 1 篇 新媒体
  • 1 篇 信息化城市
  • 1 篇 流行歌曲
  • 1 篇 影像文本
  • 1 篇 个案研究

机构

  • 13 篇 复旦大学
  • 3 篇 厦门大学
  • 2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2 篇 香港城市大学
  • 2 篇 苏州大学
  • 2 篇 中国美术学院
  • 2 篇 中山大学
  • 1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1 篇 暨南大学
  • 1 篇 兰州交通大学
  • 1 篇 大连民族学院
  • 1 篇 西北师范大学
  • 1 篇 同济大学
  • 1 篇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
  • 1 篇 安徽大学
  • 1 篇 广西大学
  • 1 篇 清华大学
  • 1 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1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1 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作者

  • 2 篇 张志安
  • 2 篇 沈菲
  • 1 篇 杨有庆
  • 1 篇 林立
  • 1 篇 陈桂琴
  • 1 篇 白润生
  • 1 篇 陆晔
  • 1 篇 张婷婷
  • 1 篇 潘霁
  • 1 篇 谢清果
  • 1 篇 赵民
  • 1 篇 周岩
  • 1 篇 宗怡
  • 1 篇 汤菁
  • 1 篇 曾一果
  • 1 篇 张杰
  • 1 篇 楚亚杰
  • 1 篇 吴胜涛
  • 1 篇 王琛
  • 1 篇 潘晓慧

语言

  • 4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任意字段=“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2)——可沟通城市:理论建构与中国实践"
4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传播中国·复旦论坛”(2012) 沟通城市:理论建构中国实践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2) 可沟通城市:理论建构与中国实践
收藏 引用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2)——可沟通城市:理论建构与中国实践
中国当下迅猛展开的城市化进程,以及新媒体崛起引发的传播革命,致使城市传播的议题日益突显,传播视野中的城市研究大量涌现。传播城市本就是互为关系。从西方文明历史看,古希腊等城邦国家的存在,就是以多个面向的传播作为重要社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传播:编织关系网络——基于城市研究的分析
传播:编织关系网络——基于城市研究的分析
收藏 引用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2)——可沟通城市:理论建构与中国实践
作者: 孙玮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本文以传播城市的互动为基点,结合当前的全球化、新技术、城市化背景,从"关系"视角出发,分析了传播意涵的转化与拓展。本文认为,传播通过编织各种关系网络,建构了连接之网、沟通之网、意义之网,呈现了人类在宇宙中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城市数字文本衍生的消费模型与信息化浪潮下“流城市”的模态建构
城市数字文本衍生的消费模型与信息化浪潮下“流城市”的模态建构
收藏 引用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2)——可沟通城市:理论建构与中国实践
作者: 王安中 王源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从文本的视角解读城市是拓展研究城市思路的一个重要路径。在城市数字文本中,虚拟消费势头强劲,产生了虚实结合的消费模型,这些新的消费模型主要表现为:服务导向型、虚拟导向性、即时导向型、身份导向型和个性导向型。新的消费模型,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当代城市女性的形象构建——以1978年以来的电影为例
当代城市女性的形象构建——以1978年以来的电影为例
收藏 引用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2)——可沟通城市:理论建构与中国实践
作者: 周岩 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
通过对1978年以来中国大陆城市现实题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女性的自我意识在不断成长,独立意识和注重事业发展成为城市主流女性的重要特点。同时,以隐忍和牺牲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女性形象依然不断出现,这说明我国社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想象中的城市——张一白“新城市电影”三部曲中重庆的影像建构与文化表达
想象中的城市——张一白“新城市电影”三部曲中重庆的影像建构与...
收藏 引用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2)——可沟通城市:理论建构与中国实践
作者: 张璐璐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与技术学院
重庆,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独特的地理风貌、特有的风土人情构成了重庆吸引大众的法宝。近年来,在电影中,有关重庆题材和在重庆拍摄的影片越来越多。在这里,我主要以导演张一白"新城市电影"三部曲《好奇害死猫》、《秘岸》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融城”与“融心”——“巢湖撤市”背景下“新城市共同体”的建构
“融城”与“融心”——“巢湖撤市”背景下“新城市共同体”的建...
收藏 引用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2)——可沟通城市:理论建构与中国实践
作者: 汤菁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011年8月22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了大范围的行政区划调整,将巢湖一分为三,撤销原地级巢湖市居巢区,设立县级巢湖市。原巢湖一分为三,分属合肥、芜湖、马鞍山。本文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拓展城市传播的视角,关注行政区...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圈子、想象与语境消解:微博人际传播探析
圈子、想象与语境消解:微博人际传播探析
收藏 引用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2)——可沟通城市:理论建构与中国实践
作者: 赵高辉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传播系
微博是当下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以往研究中,微博的大众传媒的特征和效果常常被凸显,而人际传播特征常被忽略。本文从人际视角观察微博发现:微博是以"熟人"为中心构建的交往圈子,其建构过程遵循三个层级逐步扩展的模式,并带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时间在空间里流淌:关于大都会的想象
时间在空间里流淌:关于大都会的想象
收藏 引用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2)——可沟通城市:理论建构与中国实践
研究概述空间载动的意义在于想象、在于建构、在于流动。本项研究将空间视为一种传播媒介,本身就携带着实体与虚拟的种种纠缠;它中介着各种社会力量,同时被各种力量所形塑、扭转和挪用。研究聚焦于上海大都会的空间想象,沿着历时性线索...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发现“城市”重构近代城市与报刊之关系
发现“城市”重构近代城市与报刊之关系
收藏 引用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2)——可沟通城市:理论建构与中国实践
作者: 汪苑菁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中国近代报刊史和近代中国城市的变迁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城市是窥视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历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面向。在以政治史、革命史范式为主导的近代中国报刊史研究中,城市与报刊的关系被"需要与被需要"的框架所束缚。本文...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转型期中国在线消费地理与城市日常生活
转型期中国在线消费地理与城市日常生活
收藏 引用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2)——可沟通城市:理论建构与中国实践
作者: 刘锐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本研究对中国的在线消费地理的历史与社会脉络进行了初步梳理,发现网络购物的勃兴与转型中国的社会变迁具有重要关联。网络购物营造的消费空间是在线消费地理的物质基础,中国消费者视在线购物为一种休闲方式,并且借助在线购物生产社会身...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