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6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3 篇 医学
    • 23 篇 中医学
    • 17 篇 中西医结合
    • 11 篇 临床医学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5 篇 历史学
    • 15 篇 中国史
    • 3 篇 考古学
  • 9 篇 文学
    • 9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社会学

主题

  • 6 篇 《黄帝内经》
  • 5 篇 医古文
  • 2 篇 《周礼》
  • 2 篇 中医经典
  • 2 篇 中医古籍
  • 2 篇 张介宾
  • 2 篇 医史文献
  • 2 篇 中医学术
  • 2 篇 医德
  • 2 篇 黄帝内经
  • 2 篇 《汉书》
  • 2 篇 刘完素
  • 2 篇 《五十二病方》
  • 2 篇 《史记·楚世家》
  • 2 篇 《史记》
  • 1 篇 脾脏
  • 1 篇 医史研究
  • 1 篇 民国时期
  • 1 篇
  • 1 篇 利玛窦

机构

  • 7 篇 河南中医学院
  • 6 篇 上海中医药大学
  • 6 篇 广州中医药大学
  • 5 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
  • 4 篇 福建中医药大学
  • 4 篇 辽宁中医药大学
  • 4 篇 南京中医药大学
  • 3 篇 湖南中医药大学
  • 3 篇 山东中医药大学
  • 3 篇 广西中医学院
  • 2 篇 成都中医药大学
  • 2 篇 南方医科大学
  • 2 篇 成都大学
  • 2 篇 长春中医药大学
  • 1 篇 云南中医学院
  • 1 篇 山西职工医学院
  • 1 篇 宁夏大学
  • 1 篇 天津中医药大学
  • 1 篇 山西中医学院
  • 1 篇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作者

  • 2 篇 李禾
  • 2 篇 葛晓舒
  • 2 篇 叶磊
  • 2 篇 钱超尘
  • 2 篇 彭君梅
  • 2 篇 傅海燕
  • 2 篇 杨华森
  • 2 篇 孙文钟
  • 2 篇 沈澍农
  • 1 篇 林楠
  • 1 篇 付笑萍
  • 1 篇 贾成祥
  • 1 篇 高驰
  • 1 篇 沈成
  • 1 篇 徐梅
  • 1 篇 甄雪燕
  • 1 篇 卫云英
  • 1 篇 孙中堂
  • 1 篇 范登脉
  • 1 篇 贺松其

语言

  • 6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任意字段=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
62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排序:
《黄帝内经》“脾主四时”的悖论及其根源
《黄帝内经》“脾主四时”的悖论及其根源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
作者: 贾成祥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文化学学科
脾脏与四时的配属关系,现在通行的说法有两种:一是脾主长夏说,二是脾主四时说。这两种说法都有不够严密的地方。对之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探求其根源,对于我们认识中医理论构建的基础和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来源: 评论
班固与班姓
班固与班姓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
作者: 付笑萍 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班固是东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其所著《汉书》是与司马迁《史记》齐名的史学名著。两汉时期,班姓名人颇多,是其姓氏发展的一个辉煌时期。但班姓来源久远复杂,可从黄帝的姬姓,一路追溯,经历了芈、熊、若敖氏、斗、斑、班等姓氏变迁。
来源: 评论
古籍引文例说
古籍引文例说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
作者: 许敬生 河南中医学院
不论古人还是今人,在说话和写文章的时候,常常喜欢引用相关文献资料(多是经典之文或名人之言),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这在训诂学上称作"引文证义"。在实践中,特别是在解读古书的时候,若能恰当地运用"引文证义"之法...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扁鹊信仰中的民俗象征符号类析
扁鹊信仰中的民俗象征符号类析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
作者: 程守祯 山东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
由"神医"到"药王"再到"神应侯",扁鹊的称号一次次地提升,在其去世后,人们在五省十几处为他立墓、建庙祠、塑神像,在香火缭绕的祭奠和供奉中,扁鹊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逐渐由人化为神,成为信仰的对象。剖析...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医古文》教学改革思路的探讨
《医古文》教学改革思路的探讨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
作者: 葛晓舒 魏飞跃 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史文献教研室
医古文课程是中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理论的重要基础课,一般在新生一级时开设。它既为学生学习中医经典文献打下文字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中医药文化启蒙的一门课程。多医古文的教学取得了不少丰硕的成果,但是必要的改革也急需探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馬王堆簡帛外治法文獻語詞新釋
馬王堆簡帛外治法文獻語詞新釋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
作者: 张本瑞 张如青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馬王堆簡帛醫書自出土以來,國內外眾多學者從文字、訓詁、文獻、文物、醫學、歷史等不同角度對其進行了整理研究,成果斐然。但由於這些簡帛醫書成書於2000之前,埋藏地下日久,黴變剝蝕,導致文字漫漶,脫簡奪文、壞字訛文甚多,給釋讀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元代名医项昕生平及学术成就述略
元代名医项昕生平及学术成就述略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
作者: 罗倩 李禾 广州中医药大学
探索元代名医项昕的生平传略,对其字、号、籍贯、著作存佚上存疑问题作相关考证。认为元代文学家戴良《九灵山房集》内信息史料最早且全面可靠。项昕"姓项,名昕,字彦章,晚更自号抱一翁。抱一翁者,东嘉人也,今居越江上。"字、...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民国时期中医药期刊历史价值论
民国时期中医药期刊历史价值论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
作者: 段逸山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论争、中医教育与中医疫病防治,是民国时期中医期刊中讨论最多、最具特色的内容。文章揭示民国时期中医药期刊的历史价值:展示中医存废的交锋场面,探求中医存而不废的社会文化原因;反映中医教育的概况及其办学特色,开创中医学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网络博客平台的医古文教学法研究
基于网络博客平台的医古文教学法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
作者: 王兴伊 上海中医药大学
伴随着微博影响力愈来愈大,现代无论何种行业都不能不重视网络博客所建立的交流平台。医古文教学也同样,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与同学网络交流,要问哪种平台更便捷?我们首先都会想到网络博客平台。笔者在20081月14日就建立了"医古文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尔雅》病症名词考释(二)
《尔雅》病症名词考释(二)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
作者: 赵鸿君 辽宁中医药大学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唐代被列入《十三经》,成为经书之一。《尔雅》中记载了32个病症名词,皆出现于《诗经》中,说明当时这些词的使用很广泛。本文利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以"五经"、《尔雅》为研究对象,对32个病症名词进行...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