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36 篇 会议
  • 9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54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85 篇 医学
    • 397 篇 中医学
    • 204 篇 中西医结合
    • 49 篇 临床医学
    • 22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3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2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1 篇 口腔医学
    • 1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 12 篇 管理学
    • 10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工商管理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10 篇 文学
    • 8 篇 新闻传播学
    • 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6 篇 教育学
    • 5 篇 教育学
    • 1 篇 体育学
  • 4 篇 历史学
    • 4 篇 中国史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军事学
    • 1 篇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美术学

主题

  • 49 篇 《黄帝内经》
  • 43 篇 《内经》
  • 41 篇 临床研究
  • 33 篇 仲景学说
  • 29 篇 伤寒论
  • 26 篇 中医药文化
  • 20 篇 中医学
  • 18 篇 学术研讨会
  • 17 篇 类风湿关节炎
  • 15 篇 实验研究
  • 14 篇 金匮要略
  • 12 篇 耳鸣
  • 12 篇 强直性脊柱炎
  • 11 篇 动物
  • 10 篇 风湿病
  • 10 篇 大鼠
  • 9 篇 病因病机
  • 9 篇 六经辨证
  • 8 篇 中医文化
  • 8 篇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

机构

  • 33 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
  • 26 篇 山东中医药大学
  • 22 篇 上海中医药大学
  • 19 篇 成都中医药大学
  • 12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
  • 11 篇 广州中医药大学
  • 11 篇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
  • 11 篇 福建中医学院
  • 11 篇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
  • 11 篇 河南中医学院
  • 10 篇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
  • 10 篇 南京中医药大学
  • 9 篇 辽宁中医药大学
  • 9 篇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
  • 9 篇 长春中医药大学
  • 7 篇 贵阳中医学院
  • 7 篇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
  • 7 篇 陕西中医学院
  • 6 篇 石家庄康灵中医耳...
  • 6 篇 中日友好医院

作者

  • 10 篇 张新渝
  • 7 篇 刘振寰
  • 6 篇 吴启富
  • 6 篇 钱超尘
  • 5 篇 张华东
  • 5 篇 赵博
  • 5 篇 刘冀东
  • 5 篇 高明利
  • 4 篇 赵明山
  • 4 篇 姜泉
  • 4 篇 王士贞
  • 4 篇 王庆国
  • 4 篇 丁元庆
  • 4 篇 李赛美
  • 3 篇 王洪武
  • 3 篇 王威
  • 3 篇 刘蓬
  • 3 篇 邱侠
  • 3 篇 李应存
  • 3 篇 王海隆

语言

  • 544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任意字段=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
54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收藏 引用
山东中医杂志 2004年 第4期23卷 208-208页
来源: 评论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风湿病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收藏 引用
中医正骨 2008年 第7期20卷 76-76页
来源: 评论
<伤寒论>"必"解
<伤寒论>"必"解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
作者: 吴修符 山东中医药大学 250014
本文对"必"作了解析,订正了传统的片面释义"一定"之义,认为"必"不仅作"一定"、"必定"等肯定之义,而更多的用作承接连词、转折连词。
来源: 评论
从辨证论治看<伤寒>、<金匮>一体观
从辨证论治看<伤寒>、<金匮>一体观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
作者: 葛常祝 山东中医药大学 250014
本文从伤寒、杂病一体的角度,讨论了研究外感病杂病,与应互相补充;学习方证,与应互相佐证,还的本来面目.
来源: 评论
<伤寒杂病论>自愈探微
<伤寒杂病论>自愈探微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
作者: 吕翠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 250014
自愈是仲景重要的治疗学思想,仲景之自愈观对开拓现代临床治疗思路仍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论述自愈以正气为本,然后从相对观、整体观、恒动观阐述了仲景辨识自愈的方法,及如何把握自愈的时机.
来源: 评论
浅谈仲景对麻黄的应用
浅谈仲景对麻黄的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
作者: 刘培民 陕西省中医学校
归纳了、方中麻黄配伍的药理作用,主要具有发汗、散寒、升津舒经、清宣肺热、利水消肿、温阳解表、发越郁阳、宣肺平喘、宣降化痰等方面.仲景创造性地扩大了麻黄的临床应用范围.
来源: 评论
<伤寒论>双向调治法初探
<伤寒论>双向调治法初探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
作者: 王历 田明健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 150040
本文从八纲辨证的角度,对的双向调治法进行初步探讨,包括:表里双解、寒热并治、虚实兼顾、阴阳双补等.这对于全面理解仲景学说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来源: 评论
<伤寒论>六经学说的历史考察
<伤寒论>六经学说的历史考察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
作者: 王庆国 李成卫 北京中医药大学 100029
本文使用结构比较的方法,从基本概念、原理、诊治体系以及学术思想渊源等几个方面,对历代六经学说进行比较分析,结论认为,六经学说是与中医学同步发展的.探讨这一问题,对于指导仲景学说乃至中医学的理论创新和应用扩展,无疑有重大意义.
来源: 评论
和解法论治胃肠疾病
和解法论治胃肠疾病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
作者: 徐晓东 浙江中医学院 310053
和法属八法之一,但与其他七法不同,它是通过几组药物的配伍得以实现的,如和解法的代表方小柴胡汤,有清法、补法、解郁法组成.所以,和解法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广.作者在临证时善用和解法治疗胃肠疾病,取得较好的疗效.
来源: 评论
浅议<伤寒论>中清温并用法的运用
浅议<伤寒论>中清温并用法的运用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
作者: 崔健 北京中医药大学 100029
中多出体现了两法或多法并用的规律,并且极大丰富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内容.其中清温并用法是中多法并用中较为典型的一个,且在中体现的较为系统和全面,通过对中清温并用法的系统总结和归纳,并结合后世医家对清温并用法的理解和临床发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