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00 篇 会议
  • 18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41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03 篇 医学
    • 306 篇 中医学
    • 159 篇 中西医结合
    • 30 篇 临床医学
    • 21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8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 24 篇 管理学
    • 19 篇 公共管理
    • 3 篇 工商管理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10 篇 教育学
    • 10 篇 教育学
  • 10 篇 历史学
    • 10 篇 中国史
    • 4 篇 考古学
  • 5 篇 文学
    • 5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4 篇 经济学
    • 4 篇 应用经济学
  • 3 篇 哲学
    • 3 篇 哲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社会学
  • 1 篇 工学
    • 1 篇 机械工程

主题

  • 57 篇 中医学
  • 51 篇 《内经》
  • 39 篇 《黄帝内经》
  • 29 篇 《伤寒论》
  • 19 篇 中华中医药学会
  • 13 篇 学术研讨会
  • 13 篇 中医理论
  • 11 篇 伤寒论
  • 10 篇 《金匮要略》
  • 10 篇 发病机制
  • 9 篇 中医药文化
  • 9 篇 中医文化
  • 9 篇 高等教育
  • 9 篇 教学改革
  • 8 篇 《金匾要略》
  • 7 篇 征文通知
  • 7 篇 治疗组
  • 7 篇 临床疗效
  • 6 篇 桂枝汤
  • 6 篇 模型组

机构

  • 53 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
  • 38 篇 山东中医药大学
  • 27 篇 广州中医药大学
  • 22 篇 上海中医药大学
  • 14 篇 河南中医学院
  • 10 篇 辽宁中医药大学
  • 10 篇 长春中医药大学
  • 9 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8 篇 天津中医药大学
  • 7 篇 福建中医药大学
  • 7 篇 陕西中医药大学
  • 6 篇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
  • 5 篇 陕西中医学院
  • 4 篇 成都中医药大学
  • 4 篇 内蒙古民族大学
  • 4 篇 贵阳中医学院
  • 4 篇 山西中医学院
  • 4 篇 中华中医药学会
  • 3 篇 江西中医药大学
  • 3 篇 湖北中医学院

作者

  • 11 篇 李赛美
  • 8 篇 翟双庆
  • 5 篇 贺娟
  • 5 篇 李海燕
  • 5 篇 王保华
  • 5 篇 王庆国
  • 5 篇 丁元庆
  • 4 篇 牛欣
  • 4 篇 王志勇
  • 4 篇 杨学智
  • 4 篇 何新慧
  • 4 篇 朱庆文
  • 4 篇 田露
  • 4 篇 王玉兴
  • 4 篇 黄仰模
  • 3 篇 崔健
  • 3 篇 李翠娟
  • 3 篇 谢世平
  • 3 篇 刘明
  • 3 篇 段飞茹

语言

  • 413 篇 中文
  • 5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任意字段=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内经研讨会"
418 条 记 录,以下是101-110 订阅
排序:
从《伤寒论》第159条谈下利的证治思路
从《伤寒论》第159条谈下利的证治思路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
作者: 崔健 岳小强 杨学 张晗睿 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下利证在《伤寒论》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伤寒论》中,以下利作为主、副证的条文达102条,约占总条文的1/4;组方35首,约占总组方的1/3;用药50味,约占总用药的1/2。因此,对《伤寒论》下利证的证治思路的总结归纳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伤寒论》课程建设10年回眸
《伤寒论》课程建设10年回眸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
作者: 李赛美 熊曼琪 朱章志 蔡文就 广州中医药大学
1956年广州中医学院成立之初,即开设了《伤寒论选读》。自1979年伤寒论教研室成立至今,经历了以何志雄、熊曼琪、李赛美为首的三代学者共同耕耘,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近10年来,随着大学教育与教学改革深化,《伤寒论》
来源: 评论
浅谈糖尿病六经辨治思路
浅谈糖尿病六经辨治思路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
作者: 李赛美 广州中医药大学
笔者将《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融入糖尿病整体、全程辨治过程,取得一定临床疗效,现将辨治思路略述如,旨在抛砖引玉,请同道斧正。1立论依据《伤寒论》理法方药一脉贯通,除对外感病外,尤其于疑难杂证的辨治具有
来源: 评论
试论仲景医学中的和谐理念
试论仲景医学中的和谐理念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
作者: 裴卉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仲景医学是中医学中的一朵奇葩,蕴涵着深厚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谐理念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仲景医学中的和谐理念贯穿于仲景对人类天、地、人和谐相处,以及人体形神、阴阳和谐平衡的基本观念,并将和谐理念应用于对
来源: 评论
区别太阳阳明与正阳阳明的临床意义
区别太阳阳明与正阳阳明的临床意义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
作者: 肖相如 北京中医药大学
阳明病是伤寒过程中邪热炽盛的阶段,张仲景将其概括为"胃家实"。因为"六经为川,肠胃为海',所以张仲景认为"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即六经病都可以传入阳明。其中太阳阳明与正阳阳明最为重要,...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伤寒杂病论》中“烦疼”、“疼烦”解
《伤寒杂病论》中“烦疼”、“疼烦”解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
作者: 张林 傅延龄 北京中医药大学
以"烦"字描述的疼痛在仲景书中多出现,计有"烦疼"、"疼烦"、"疼痛而烦",共有12处,《伤寒论》6处,《金匮要略》有6处,涉及到的方剂共有5个:柴胡桂枝汤、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麻黄加术汤...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芍药甘草汤治疗津亏便秘的实验研究
芍药甘草汤治疗津亏便秘的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
作者: 李佳 孙冬阳 长春中医药大学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一书,由芍药、炙甘草各四两组成,酸甘化阴,舒缓挛急,具有明显的解痉、镇痛作用。近年来,依据现代药理研究将芍药甘草汤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疗效甚佳。亦有报道用本方治疗津亏便秘,为证明其作用
来源: 评论
《伤寒论》欲解时机理及其意义探析
《伤寒论》欲解时机理及其意义探析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
作者: 韩鑫冰 何新慧 上海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的欲解时指出了三阳三阴病欲解的特定时间。历代注家大都解释为六经病各值其经气旺之时而解,但为何六经经气旺又各不同,没有进一步说明。本文将对欲解时的理论根源和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来源: 评论
柴胡桂枝汤临床运用及体
柴胡桂枝汤临床运用及体会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
作者: 王保华 李赛美 广州中医药大学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第146条,原条文曰:"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系指伤寒多日,太阳表邪未解,部分病邪传入少阳,而见太阳少阳两经之合病,方由小柴胡汤与
来源: 评论
《医心方》所存仲景文字初考
《医心方》所存仲景文字初考
收藏 引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
作者: 张苇航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但由于年代久远,其原貌已不可复见。特别是从其成书以后至隋唐时期,由于社动荡和战乱频繁,加之几大规模的书籍散失,导致张仲景著作的流传或隐或现、漫漶不清。虽经...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