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乳腺MRI动态增强在非钙化型乳腺癌局切术后判断有无残留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查使用美国Aurora Dedicated Breast MRI Systems MR设备及乳腺专用线圈,行乳腺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局切术后的...
详细信息
目的 探讨乳腺MRI动态增强在非钙化型乳腺癌局切术后判断有无残留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查使用美国Aurora Dedicated Breast MRI Systems MR设备及乳腺专用线圈,行乳腺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局切术后的非钙化型乳腺癌271例,单侧(左侧130例,右侧141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6-73岁,平均年龄43.24岁.患者行MRI检查的时间为局切术后7天-1月,平均17.32天.MRI检查结果与再次扩大切除范围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判断MRI鉴别肿瘤残留的敏感度性,特异度.结果 271例患者中87例术后残腔周围见癌残留,并伴周围乳腺组织炎细胞浸润、多核巨细胞反应,184例术后乳腺残腔周围见炎细胞浸润,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反应,符合局切术后改变,未见癌残留.其中MRI发现恶性倾向病灶为64例,阴性或需随访病例为207例,敏感性为75.69%,特异性为88.89%.根据MRI动态增强病灶强化程度表现为等腺体强化、渐进性强化增高、渐进性强化减低,本组中发现残腔周围炎性组织主要表现为渐进性强化程度增高,少部分表现为等腺体强化,残留癌组织以早期强化明显,表现为渐进性强化减低为主,亦可表现为渐进性强化增高/减低.MRI所示病灶强化形态为非肿块样强化,根据内部强化特征分为环形强化,局灶性强化,段样强化,卵石样强化,环形强化为炎性残腔所特有,若伴结节或卵石样强化残留癌的可能性增大.结论 患者局切术后1月内正处于肉芽组织形成期,表现为不同的强化从而掩盖残留组织的强化,但分析动态增强MRI的强化程度及形态可为临床提供有利的诊断价值.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