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8 篇 会议
  • 1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9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2 篇 理学
    • 53 篇 生物学
    • 19 篇 生态学
  • 48 篇 农学
    • 13 篇 作物学
    • 12 篇 兽医学
    • 11 篇 畜牧学
    • 10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 篇 水产
  • 19 篇 工学
    • 13 篇 生物工程
    • 3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3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6 篇 医学
    • 5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主题

  • 8 篇 原生动物
  • 5 篇 克隆
  • 5 篇 恶性疟原虫
  • 4 篇 微小隐孢子虫
  • 4 篇 表达
  • 3 篇 微型生物群落
  • 3 篇 弓形虫
  • 3 篇 联合毒性
  • 3 篇 原生动物群落
  • 3 篇 包囊游仆虫
  • 3 篇 纤毛虫
  • 3 篇 分类学
  • 3 篇 嗜热四膜虫
  • 3 篇 膜状急纤虫
  • 2 篇 学术讨论会
  • 2 篇 土壤原生动物
  • 2 篇 高效氯氰菊酯
  • 2 篇 中国动物学会
  • 2 篇 原核表达
  • 2 篇 真核表达

机构

  • 18 篇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
  • 8 篇 中山大学
  • 7 篇 哈尔滨师范大学
  • 6 篇 第一军医大学
  • 5 篇 中国海洋大学
  • 4 篇 河南省高等学校环...
  • 4 篇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
  • 4 篇 解放军军需大学
  • 4 篇 河南师范大学
  • 3 篇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
  • 3 篇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
  • 3 篇 首都医科大学
  • 3 篇 香港浸会大学
  • 3 篇 四川大学
  • 3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3 篇 武汉大学
  • 2 篇 重庆市动物生物学...
  • 2 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
  • 2 篇 中国农业大学
  • 2 篇 山西大学

作者

  • 14 篇 沈韫芬
  • 9 篇 缪炜
  • 7 篇 冯伟松
  • 6 篇 宋微波
  • 6 篇 余育和
  • 5 篇 史新柏
  • 5 篇 杨军
  • 4 篇 文建凡
  • 4 篇 张西臣
  • 4 篇 尹继刚
  • 4 篇 李建华
  • 4 篇 卢思奇
  • 4 篇 郑立庆
  • 4 篇 刘国光
  • 4 篇 王莉霞
  • 4 篇 杨举
  • 4 篇 徐海娟
  • 3 篇 邱子健
  • 3 篇 李明
  • 3 篇 李莉

语言

  • 90 篇 中文
  • 9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任意字段=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
99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排序:
用微型生物群落评价铅锌矿废水湿地处理系统的效能
用微型生物群落评价铅锌矿废水湿地处理系统的效能
收藏 引用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
作者: 余育和 叶志鸿 冯伟松 黄铭洪 沈韫芬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原生动物分类与生态实验室 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及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原生动物分类与生态实验室 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及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原生动物分类与生态实验室
广东韶关乐昌铅/锌矿尾矿的重金属污染严重。利用重金属耐性植物清除或减低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称之为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1985在该地建立了以宽叶香蒲Typha/latifolia、芒Miscanthus sp.、油草Paspalum distichum、类芦Neyrud...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Cis-platin去纤毛虫小核的研究
Cis-platin去纤毛虫小核的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
作者: 刘星吟 金华中 金立培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顺式二胺二氯铂(cis-platin)能阻止小核DNA的复制,而对大核DNA的复制影响较小。为了评估纤毛虫小核体功能的普遍性,并与物理方法-显微切割去小核作比较,我们利用化合物cis-platin分别处理似织毛虫(Histriculus similis)和冠突伪尾柱虫(P...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腐生眼虫Astasia longa的质体仅仅是一个“叶绿体残迹”吗?
腐生眼虫Astasia longa的质体仅仅是一个“叶绿体残迹”吗?
收藏 引用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
作者: 孙桂玲 申望 董锦润 文建凡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腐生眼虫类长变胞藻(Astasia longa)是一种无色的、非光合作用鞭毛原生动物。但它的细胞中也含有与光合自养的眼虫类(如纤细眼虫Euglena gracilis)叶绿体同源的质体,且二者质体的基因组也类似。但它的质体基因组丢失了大多数光合作用相...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恶性疟原虫海南株FEN-1基因的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
恶性疟原虫海南株FEN-1基因的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
作者: 王萍 吴娴波 李明 第一军医大学热带病研究室 第一军医大学热带病研究室 第一军医大学热带病研究室
DNA复制和修复是维持基因组稳定的必要的生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它依赖于侧翼核酸内切酶-1(FEN-1)的活性。FEN-1是一个结构特异的核酸内切酶家族,功能多样,在后随链合成和长碎片DNA碱基切除修复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对寄生虫细胞和分子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腹毛类纤毛虫的口器结构及其对纤毛虫形态学和系统分类学研究的启示
腹毛类纤毛虫的口器结构及其对纤毛虫形态学和系统分类学研究的启...
收藏 引用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
作者: 关萍 邱子健 史新柏 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系 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系 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系
本室一研究组首次报告了贻贝棘尾虫(Stylonychia mytilus)口器的深层结构和新发现的非纤毛的“吞噬辅助膜”(见本学会1997年文摘汇编第29页及隋淑光等2001年动物学报第456页。)这些结构在其他腹毛类纤毛虫中是否也存在,当时尚不清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凡口铅锌矿湿地处理系统的土壤原生动物
凡口铅锌矿湿地处理系统的土壤原生动物
收藏 引用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
作者: 冯伟松 杨军 叶志鸿 缪炜 余育和 黄铭洪 沈韫芬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香港浸会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管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香港浸会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管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01年12月,在广东省韶关市凡口铅锌矿湿地处理系统中采集土壤样品,采用Singh和Stout的培养法对土样中的原生动物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共发现原生动物42种,对照区和湿地每克风干土壤中原生动物的平均丰度分别为2377和113,三大类土壤原生...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活性污泥微型动物种群动态与污水处理厂水质净化效能的关系研究
活性污泥微型动物种群动态与污水处理厂水质净化效能的关系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
作者: 陈声贵 许木启 周可新 曹宏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是全国最大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100万吨。系统地研究活性污泥系统中的动物群落,阐明群落动态与污水净化效能间的关系,对促进我国的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对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二系...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纤细眼虫TIM基因cDNA的克隆鉴定及该基因的起源探讨
纤细眼虫TIM基因cDNA的克隆鉴定及该基因的起源探讨
收藏 引用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
作者: 申望 孙桂玲 董锦润 文建凡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细胞与分子进化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细胞与分子进化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细胞与分子进化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细胞与分子进化重点实验室
已有的研究表明眼虫类(Euglenoid)和动基体类(Kinetoplastid)是由共同的祖先分化而来。由此祖先分化出的非光合眼虫类吞噬了真核藻类,后者的叶绿体与其形成二次共生关系而逐渐演变成眼虫的叶绿体,从而进化出可光合自养的眼虫谱系。来自...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替换率校正模型”构建波豆类鞭毛虫分子系统树的可行性分析
“替换率校正模型”构建波豆类鞭毛虫分子系统树的可行性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
作者: 谷习文 余育和 沈韫芬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目前,分子系统学的应用日益广泛,基于基因序列数据,尤其是SSU rRNA序列数据所构建的系统树已对传统分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分子进化树的构建一般基于特定的进化假设和进化模型,这些假设和模型又无一例外的根植于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因...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利用微量热法研究镉和铜对嗜热四膜虫的毒性效应
利用微量热法研究镉和铜对嗜热四膜虫的毒性效应
收藏 引用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
作者: 陈小娟 沈韫芬 刘义 冯伟松 缪炜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伴随着代谢热的产生,用足够灵敏度的微量热计可直接测量细胞的代谢活性,得到细胞整个代谢过程的热活性信息。微量热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在各种物质和实验条件对代谢的影响的研究中非常有效,将成为生态和环境毒理学研究...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