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10 篇 会议
  • 7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31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76 篇 工学
    • 153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40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9 篇 光学工程
    • 7 篇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
    • 3 篇 机械工程
    • 3 篇 核科学与技术
    • 2 篇 电气工程
    • 2 篇 生物工程
    • 1 篇 公安技术
  • 266 篇 理学
    • 185 篇 化学
    • 116 篇 物理学
    • 54 篇 生物学
    • 3 篇 地质学
    • 1 篇 生态学
  • 13 篇 医学
    • 5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4 篇 中西医结合
    • 4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3 篇 药学(可授医学、理...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9 篇 农学
    • 3 篇 作物学
    • 3 篇 兽医学
    • 2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 篇 畜牧学
    • 1 篇 草学
  • 3 篇 管理学
    • 2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公安学

主题

  • 31 篇 晶体结构
  • 7 篇 新化合物
  • 6 篇 配合物
  • 6 篇 化合物
  • 5 篇 结构域
  • 5 篇 复合物
  • 5 篇 配位聚合物
  • 5 篇 sic
  • 5 篇 晶体生长
  • 4 篇 生物学研究
  • 4 篇 射线衍射
  • 4 篇 发光性能
  • 3 篇 酿酒酵母
  • 3 篇 会员
  • 3 篇 代表大会
  • 3 篇 合成与结构
  • 3 篇 结构表征
  • 3 篇 纳米带
  • 3 篇 会议
  • 3 篇 xrd

机构

  • 26 篇 山东大学
  • 20 篇 北京大学
  • 18 篇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
  • 13 篇 中山大学
  • 13 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10 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
  • 9 篇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
  • 9 篇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
  • 8 篇 福州大学
  • 7 篇 同济大学
  • 7 篇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
  • 6 篇 浙江师范大学
  • 6 篇 南京大学
  • 6 篇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
  • 5 篇 南开大学
  • 4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4 篇 吉林大学
  • 4 篇 西安理工大学
  • 3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3 篇 北京科技大学

作者

  • 14 篇 陈小龙
  • 11 篇 王继扬
  • 8 篇 刘宏
  • 8 篇 苏晓东
  • 7 篇 周丛照
  • 7 篇 滕脉坤
  • 7 篇 牛立文
  • 6 篇 林建华
  • 6 篇 陈小明
  • 6 篇 冯云龙
  • 6 篇 王皖燕
  • 6 篇 王大成
  • 5 篇 徐军
  • 5 篇 李旭
  • 5 篇 鲍慧强
  • 5 篇 王文军
  • 5 篇 苏良碧
  • 4 篇 柴继杰
  • 4 篇 赵景泰
  • 4 篇 谢华杰

语言

  • 304 篇 中文
  • 13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任意字段=中国晶体学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
317 条 记 录,以下是121-130 订阅
排序:
粉末法测定2,5,8,11-叔丁基苝(TBP)微粒和纳米线的晶体结构
粉末法测定2,5,8,11-四叔丁基苝(TBP)微粒和纳米线的晶体结构
收藏 引用
中国晶体学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
作者: 董成 张秀娟 张晓宏 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香港城市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系超金刚石薄膜中心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纳米有机光电子实验室
<正>2,5,8,11-叔丁基苝(TBP)是近年来广泛应用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一个重要化合物,但文献中没有查到其晶体结构的报道。我们使用常规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测定出液相可控生长技术制备的TBP微粒和纳米线样品的晶体结构。通过改变...
来源: 评论
黄精凝集素PCL及底物复合物的晶体结构——PCL功能活性调控的结构机理
黄精凝集素PCL及底物复合物的晶体结构——PCL功能活性调控的结构...
收藏 引用
中国晶体学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
作者: 丁璟珒 张英 王大成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黄精凝集素(PCL)是我国科学家从传统中药囊丝黄精的根状茎中分离纯化的一种凝集素,体外实验发现PCL能显著抑制HIV感染宿主细胞,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证实PCL属于单子叶甘露糖结合凝集素An et al.。本文报道了PCL 2.0 A分辨...
来源: 评论
Yb3+:Na3La9(BO3)8O3晶体生长研究
Yb3+:Na3La9(BO3)8O3晶体生长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晶体学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
作者: 刘作亮 白晓艳 傅佩珍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NaLa(BO)O(NLBO)晶体是一种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粉末倍频系数是KDP的3-5倍。掺Yb材料的吸收峰位于970nm附近,能与InGaAs激光二极管输出波长(900-1000nm)有效耦合。按照化学计量比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得到Yb:NLBO多晶粉末,然后以***体系为...
来源: 评论
脱落酸受体ABAR的结构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
脱落酸受体ABAR的结构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晶体学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
作者: 张星亮 陈忠周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蛋白质晶体实验室
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作为一种植物激素,不仅在调控植物休眠、衰老和果实发育等诸多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而且,在植物对干旱、低温、盐碱等逆境胁迫的反应中起着共同调节因子的作用。在ABAN达作用位点后,ABA应答反应的第一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β-Zn3BPO7的晶体生长和结构研究
β-Zn3BPO7的晶体生长和结构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晶体学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
作者: 张尔攀 傅佩珍 吴以成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晶体中心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1982年Liebertz等人发现了ZnBPO化合物,它存在两个相,即低温相α-ZnBPO和高温相β-ZnBPO(ZBP),相变温度是602℃。本课题组发现该晶体具有非线性光学效应,并通过熔体法生长得到大块晶体。由于ZnBPO化合物存在相变,较难得到高质量的β-Z...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Hf离子在掺杂LiNbO3晶体中的占位研究
Hf离子在掺杂LiNbO3晶体中的占位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晶体学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
作者: 许秀兰 王彪 周子凡 中山大学 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本文通过对Hf:LiNbO晶体和Hf:Fe:LiNbO3晶体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吸收带随着晶体中掺铪量的改变而发生移动的规律的研究,分析铪离子在铌酸锂晶体的占位情况。结论根据对晶体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的分析,我们推测:当铌酸...
来源: 评论
第一类空间群Harker峰重叠规律分析
第一类空间群Harker峰重叠规律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晶体学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
作者: 张丽 吕扬 郑启泰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Patterson计算方法已成为蛋白质晶体学中计算大分子结构的主流方法,同时也是单对与多对反常散射、单对与多对同晶置换法中获取重原子信息的主要方法。但迄今为止,未见可以自动对Harker峰进行分析的Patterson分析方法的相关报道。通过对...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大尺寸掺镁铌酸锂晶体生长及其缺陷研究
大尺寸掺镁铌酸锂晶体生长及其缺陷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晶体学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
作者: 姚淑华 王继扬 刘宏 颜涛 吴剑波 夏宗仁 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铌酸锂(LiNb03;简称LN)晶体是一种集非线性、电光、压电、光弹、光折变、自倍频等功能于一体的功能晶体[1,2]。由于能用提拉法生长出大尺寸同成分铌酸锂晶体,因此,铌酸锂晶体是一种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重要功能材料。但是LN晶体较低的光...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微孔手性钴基配位聚合物的张力释放-晶体结构转换研究
微孔手性钴基配位聚合物的张力释放-晶体结构转换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晶体学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
作者: 谭衍曦 曾明华 广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微孔手性配位聚合物的晶体结构转换及其根源研究,是当前微孔配位聚合物研究的热点***,M.-***:。利用刚性有机配体4-(4’-吡啶基)苯甲酸根,在溶剂热条件下,构筑了一例具有重穿插的金刚石网结构的微孔配位聚合物[MOF,Co(pybz)]·3DM...
来源: 评论
痢疾杆菌谷氨酸/天冬氨酸结合蛋白1A分辨率晶体结构——揭示其底物识别的分子结构基础
痢疾杆菌谷氨酸/天冬氨酸结合蛋白1A分辨率晶体结构——揭示其底...
收藏 引用
中国晶体学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
作者: 胡永林 范成鹏 浮广森 王大成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正>在革兰氏阴性菌中广泛地存在一类由ATP水解驱动的跨膜传输系统。这些传输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胞内的ATP水解酶为整个系统提供能量,一个横跨细菌内膜的蛋白复合物,以及一个存在于细菌周际空间的结合蛋白。这类结合蛋白对其底物具...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