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主要通过黑色素化的附着胞产生足够的机械压力穿透寄主组织进行侵染。黑色素与病菌的致病力密切相关,其形成途径为1,8-二羟萘酚聚合体(polymers of 1,8-dihydroxynaph thalene,DHN)途径,主要包括5个...
详细信息
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主要通过黑色素化的附着胞产生足够的机械压力穿透寄主组织进行侵染。黑色素与病菌的致病力密切相关,其形成途径为1,8-二羟萘酚聚合体(polymers of 1,8-dihydroxynaph thalene,DHN)途径,主要包括5个关键酶基因,其中的脱水酶基因为小柱孢酮脱水酶。小柱孢酮脱水酶可在三羟萘酚还原酶(HNR)作用下,依赖于NADPH脱氢酶,以3HN为底物还原成柱孢醌(VER),VER经脱水合成二羟萘,最后合成多聚二羟黑色素。本研究分别以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DNA和cDNA为模板,通过PCR技术获得scd基因的同源片段,利用SMART-RACE技术和3'-RACE技术获得了scd的cDNA全长序列。为明确scd基因在玉米大斑病菌黑色素合成途径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以pBU质粒为基本骨架,成功构建了玉米大斑病菌scd双交换同源重组载体。拟创制scd基因敲除突变体,最终明确scd基因在玉米大斑病菌的黑色素代谢及致病性的重要作用。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