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9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8 篇 理学
    • 56 篇 大气科学
    • 4 篇 生态学
    • 1 篇 天文学
  • 34 篇 农学
    • 15 篇 植物保护
    • 12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7 篇 作物学
    • 2 篇 林学
  • 12 篇 工学
    • 6 篇 水利工程
    • 5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3 篇 仪器科学与技术
    • 3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3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软件工程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主题

  • 17 篇 干旱
  • 6 篇 沙尘暴
  • 5 篇 气候变化
  • 5 篇 降水
  • 4 篇 冬小麦
  • 3 篇 气候特征
  • 3 篇 modis
  • 3 篇 z指数
  • 3 篇 植被指数
  • 3 篇 干旱监测
  • 2 篇 地表辐射
  • 2 篇 响应
  • 2 篇 分析
  • 2 篇 小麦
  • 2 篇 反照率
  • 2 篇 评估
  • 2 篇 能量平衡
  • 2 篇 祁连山区
  • 2 篇 影响
  • 2 篇 沙尘天气

机构

  • 10 篇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
  • 8 篇 兰州大学
  • 5 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4 篇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
  • 2 篇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
  • 2 篇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
  • 2 篇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
  • 2 篇 驻马店市气象局
  • 2 篇 辽宁省朝阳市气象...
  • 2 篇 兰州区域气候中心
  • 2 篇 甘肃省气象局
  • 2 篇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
  • 2 篇 陕西省农业遥感信...
  • 1 篇 山东省枣庄市气象...
  • 1 篇 辽宁省灯塔县气象...
  • 1 篇 淮安市气象局
  • 1 篇 白银市气象局
  • 1 篇 湖北省十堰市气象...
  • 1 篇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
  • 1 篇 淮安市农科院

作者

  • 6 篇 郭铌
  • 6 篇 王润元
  • 4 篇 王鹤龄
  • 4 篇 张镭
  • 4 篇 鲍婧
  • 4 篇 张强
  • 3 篇 邓振镛
  • 3 篇 闭建荣
  • 3 篇 黄建平
  • 3 篇 吕世华
  • 2 篇 王胜
  • 2 篇 卓静
  • 2 篇 宗英飞
  • 2 篇 张良
  • 2 篇 周碧
  • 2 篇 管晓丹
  • 2 篇 张存杰
  • 2 篇 曹贤洁
  • 2 篇 房稳静
  • 2 篇 赵鸿

语言

  • 91 篇 中文
  • 2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任意字段=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干旱与减灾-第六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学术研讨会分会场"
93 条 记 录,以下是71-80 订阅
排序:
祁连山区降水云微物理过程的模拟研究
祁连山区降水云微物理过程的模拟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气象学2008年年会干旱减灾——第六届干旱气候变化减灾学术研讨会分会场
作者: 段海霞 刘新伟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应用MM5中尺度模式,分别选用四种不同云微物理方案(Dudhia简单冰相、Reisner混合相、Reisner2霰方案和Schultz方案),对20027月12~13日祁连山区降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不同云微物理方案在祁连山区降水的模...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干旱气候风险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干旱气候风险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气象学2008年年会干旱减灾——第六届干旱气候变化减灾学术研讨会分会场
作者: 彭贵芬 张一平 刘瑜 赵宁坤 云南省气象台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利用1959~2005云南省125个气象站资料,以Thornthaite湿润度指数为基础,加之自定义的有效降水指数为辅,建立了干旱评估综合指数,并基于模糊信息分配理论和超越极限概率原理,选择了5个时段对云南干旱气候风险进行评估,得到了各时段...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宁夏对流云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防雹增雨指标分析
宁夏对流云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防雹增雨指标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气象学2008年年会干旱减灾——第六届干旱气候变化减灾学术研讨会分会场
作者: 陶林科 胡文东 桑建人 杨有林 余国歧 穆建华 杨侃 宁夏吴忠市气象局 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西北干旱区强对流过程机制,提高短时、临近灾害性天气预报和服务能力,更好地确定指挥人工火箭防雹(增雨)的最佳方案,利用银川、固原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CD)2004~20065~9月观测资料,结合天气形势和降水实况,分...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甘肃省越冬作物对气候变暖响应及其原因研究
甘肃省越冬作物对气候变暖响应及其原因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气象学2008年年会干旱减灾——第六届干旱气候变化减灾学术研讨会分会场
作者: 王鹤龄 邓振镛 王润元 蒲金涌 赵鸿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 甘肃省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
全球性的气候变暖极大地影响了农作物生长和农业种植结构。为探讨气候变暖对越冬作物种植的影响,本文运用甘肃省冬小麦和冬油菜物候观测和统计鉴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表明,冬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主要表征为全生育期与越冬期的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利用MODIS数据进行湖南山丘区干旱监测的研究
利用MODIS数据进行湖南山丘区干旱监测的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气象学2008年年会干旱减灾——第六届干旱气候变化减灾学术研讨会分会场
作者: 霍瑞利 屈右铭 蒋德明 韩沁哲 湖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随着MODIS资料应用的日益广泛,如何将传统的基于AVHRR数据的遥感干旱监测模型转移到MODIS数据平台,在近几研究开发的NOAA/AVHRR遥感干旱监测的基础上,利用环境监测卫星EOS/MODIS资料作为干旱动态监测的新数据来源。结合湖南的地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陇东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植被指数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陇东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植被指数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收藏 引用
中国气象学2008年年会干旱减灾——第六届干旱气候变化减灾学术研讨会分会场
作者: 王小平 郭铌 张存杰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植被指数被广泛应用于监测干旱状况,特别是在干旱地区,植被活动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具有很好的实用性,然而,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利用卫星数据充分研究。为了更好理解植被指数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以位于陇东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为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淮安市干旱气候预测探讨
淮安市年度干旱气候预测探讨
收藏 引用
中国气象学2008年年会干旱减灾——第六届干旱气候变化减灾学术研讨会分会场
作者: 陈慧 刘凤淮 淮安市气象局 淮安市农科院
1960以来淮安市及江淮大部分地区明显干旱份有1966,1973,1978,1988,1995,2004,针对这6干旱,通过对1960以来74项环流特征量资料分析发现:上一南方涛动指数持续偏低对应次干旱机率较大,有一定的指示性。而大西洋欧洲环...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Terra MODIS和Aqua MODIS单波段反射率及植被指数初步比较
Terra MODIS和Aqua MODIS单波段反射率及植被指数初步比较
收藏 引用
中国气象学2008年年会干旱减灾——第六届干旱气候变化减灾学术研讨会分会场
作者: 王静 郭铌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本文利用200416天合成的250m Terra MODIS和Aqua MODIS植被指数数据集(MOD13Q1和MYD13Q1),对Terra MODIS和Aqua MODIS之间单波段反射率及植被指数进行了初步比较,根据对整个研究区均值的相关性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Terra MODIS和Aqua M...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宿州春季重旱发生份的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宿州春季重旱发生年份的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收藏 引用
中国气象学2008年年会干旱减灾——第六届干旱气候变化减灾学术研讨会分会场
作者: 孙惠合 安徽省宿州气象局
宿州春季严重干旱序列变化幅度大、数据少,用传统GM(1,1)模型预测效果不理想。基于灰色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理论,采用双重途径提高模型精度——弱化序列变化幅度,改进GM(1,1)模型导数信息处理方式,构建可逼近精度目标的m-GM(1,1)模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基于温度植被旱情指数的西藏遥感旱情研究
基于温度植被旱情指数的西藏遥感旱情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气象学2008年年会干旱减灾——第六届干旱气候变化减灾学术研讨会分会场
作者: 董妍 肖稳安 扎西央宗 王振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
西藏自治区干旱发生较为频繁,对农牧业生产影响很大。但是西藏地域广阔,基础台站少、观测资料不足造成传统的旱情监测手段误差比较大。西藏气象局一直没有一种比较准确的方法对旱情进行监测,鉴于近来遥感技术在旱情的监测中得到了广...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